东亚文化之都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2740359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文化之都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东亚文化之都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东亚文化之都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东亚文化之都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东亚文化之都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亚文化之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文化之都(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泉州元素,泉州特色文化,泉州建筑文化,东海湾文化特色,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刺桐花,刺 桐 花,五代时,节度使为了扩建泉州城廓,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茂盛、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而闻名中外。 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刺桐树是泉州市树。 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钟楼,钟楼,高13.8米, 1934年,泉州名片钢筋混凝土结构,形状像亭又像楼外表用石灰粉刷,通体洁白,与红砖绿树相呼应; 于泉州人情怀中印象美好 难于忘怀,泉州市市标以及温陵路唯一的城雕建筑;柱体塑有8尊“妙音仙女”,或作棒物状,或手持南音乐器作吹奏状;城雕柱体造型源自石笋,“妙音仙女”铜像源自开远市大雄宝殿飞

2、天乐伎;形象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飞天迎宾,郑成功雕像,国内最高的铜马雕像; 骑马的威武、神圣的形象;显示统帅风度、英雄精神; 雕像鸟瞰泉州城全貌, 泉州市中心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鲤鱼化龙位于泉州最繁华商业中心丰泽广场是我国迄今最大的石刻球体城雕,雕塑由5条昂首腾飞盘绕的蚊龙、3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鱼尾、11条跳跃波祷的鲤鱼构成,是泉州孕育的历史文化,泉州人的理想寄托,展现泉州经济腾飞的象征。,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博物馆 ;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3、城市地标,特色服饰,惠安女,浔浦女,“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颔,头巾前沿饰各种工艺花朵,浔浦妇女的别致装扮为长发后梳,绾成大圆髻,圆周以鲜花穿线绕簪其间。髻中横插一支象牙筷。上身穿褐色粗布斜略短渔民衣,色系染帆布用杜仲或猪血染成,耐用耐洗。裤是略宽黑色布裤。,安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安平桥。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洛阳桥,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 。,桥基筏型基础。筏

4、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种蛎固基法”-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泉州元素,泉州特色文化,泉州代表建筑,东海湾文化特色,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布袋戏,一是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有历代积累的传统戏和根据古曲名著改编的神话剧, 二是木偶的形象完整,制作精美,粉彩细腻,神韵含蓄,栩栩如生,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民间工艺珍品 ;三是繁复奇妙的线工; 四是音乐揉合南音和闽南地方音乐的幽雅旋律,情韵深沉清丽 。,泉州提线木偶为中华一绝,南音,泉州南音音

5、乐文化的活化石。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有着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高甲戏,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俗称“九角戏”。,梨园戏,梨园戏表演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表演形式,其基本动作称为“十八步科母”; 各个行当均受其严格规范。音乐保留了南戏的鼓、萧、弦伴奏为主的形式,拍胸舞,表演拍胸舞人数都为体魄强壮的男子汉,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伴奏曲的慢、中

6、、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 舞者头上都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形似蛇之吐信高高盘旋在舞者头顶。代表古闽越族对蛇图腾的崇拜。,多元宗教文化宝库,泉州素有“宗教胜地”之称; 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等齐聚于此;历史上多种宗教汇聚泉州并留下大量珍贵的宗教遗迹遗物,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老君岩,道教,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誉为“老子天下第一“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整个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衣褶清晰,刀法线条柔而力,手法精致,夸张而不失其意,浑然一体,毫无多余痕迹 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以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清真寺,国内惟一用花岗石和辉绿

7、石建造的典型阿拉伯中亚风格的清真寺。寺门用花岗石和辉绿石砌成,分外中里3层,外中层上部均用辉绿石作圆形穹顶尖拱门,里层上部作白色圆穹顶。,开元寺东西塔,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天后宫,文庙,关帝庙,承天寺,多元宗教场所,泉州元素,泉州特色文化,泉州建筑文化,东海湾文化特色,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泉州建筑文化,泉州是多雨的城市。传统建筑为了组织排水,房屋做成坡顶,坡度比北方传统建筑较陡,约30度左右。房屋出檐较深。同时因为夏秋季多台风的关系,泉州坡屋顶的坡度较江浙一带缓,且在

8、屋面瓦片上用砖头压牢或用筒瓦压顶。,泉州建筑,江浙建筑,泉州建筑特色,泉州是中国“红砖区”文化的中心。红色的墙体上白色的窗框以及红白镶嵌构成的图案使古民居的外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泉州人称这种砌筑方式为“出砖入石”。每条街甚至每条街的每个区段之间,还充满了好多古色古香韵味却又焕然簇新匠心巧构的“洋味”建筑。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建筑的砖墙都是用灰砖砌筑,惟独福建闽南地区使用红砖建造房屋,红砖民居是福建民居的一大特色。中国民居建筑特色中有“红砖区”与“灰砖区”的区分。,红砖厝,泉州建筑外观形象个性鲜明,很有特点。造型优美、红砖红瓦、雕梁画栋,富有地方特色。 街道边的建筑色彩以砖红为主,红白搭配

9、反差强烈。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生活化的情绪色彩 。甚至每条街的每个区段之间,在保留红瓦屋顶红砖墙面花岗岩饰边、燕脊翘檐、骑楼廊柱的闽南建筑风格的时,还充满了好多古色古香韵味却又焕然簇新匠心巧构的“洋味。,红砖厝,花岗岩饰边,建筑特色,燕 脊 巧 檐,建筑特色,骑楼廊柱,建筑特色,汉式古大厝,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 精华,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 射,造成凉爽环境连廊连柱,立面 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 共存的独特风貌骑楼发端于改善生 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 所,以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 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 。,泉州骑楼,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

10、的重要港口,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不利于航行,于是当时的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便将其堆放在海边。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大蚵壳跟随货物抵达刺桐港后被堆弃在这一带沿海岸上,日积月累便成了一种特殊矿藏。泉州先民继承了“古闽越族”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的遗风。选用这种异国蚵壳建造房屋。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蚵壳厝,番仔楼,泉州常见建筑,石头房,西街木房,泉州元素,泉州特色文化,泉州建筑文化,东海湾文化特色

11、,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见证过的造船技术、海外交通、货品贸易、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很有代表性,这是泉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也是和东南亚各地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海丝文化起点,郑和下西洋,1417年郑和港口贸易城市五下西洋时曾经到过泉州,灵山圣墓上留有一块“郑和行香碑”。 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发达,泉州市世界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泉州商船到过的地方为 郑和下西洋提供重要路线技术,同时泉州造的“尖船”当时最先进,行驶最平稳,挡风 能力强,为郑和下西洋提供有力保障。,泉州宋代古船,中国海洋文化繁荣的见证,宋船方艄、高尾、尖底,东海湾,古泉州湾的四大支港为法石港、后渚港、洛阳港、蚶江港,此外还有崇武、秀涂、石湖、蚶江等港口。最著名的是后渚港,习称泉州港,又称刺桐港。,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