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38670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件(岳麓版选修1),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高二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三冗”与积贫积弱“拗相公”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新法的局限与变质,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导入,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危机和频繁的外患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变法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的?其利弊得失如何?,“三冗”与积贫积弱,赵匡胤,陈桥驿遗址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清赵翼,杯酒释兵权(想象画),北宋武臣石像,北宋文臣石像,大驾卤薄图(局部,文

2、官),大驾卤薄图(局部,武官),大驾卤薄图描绘了皇帝前往东京(即开封)城南青城祭祀天地时的场面,从图中可看出文官与武官的不同。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宋代官服,缠枝花卉纹金带,宋代形势图,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范仲淹(989一1052),“庆历新政”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

3、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范伸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幼年家境贫寒,但读书刻苦。后来中了进士,步入仕途。他当地方官时,注意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关心时政得失,有清正的名声。到朝中为官后,又以敢于直言、不畏权贵著名。庆历新政夭折后,他在邓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庆历新政”主要内容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规定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可应举

4、,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减轻徭役;重视农桑。,范仲淹道服赞帖,范仲淹墓(洛阳伊川),范仲淹评传书影,“拗相公”,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

5、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王安石把自己的一些列改革意见写成的一篇长达万言言事书进献给在位已30多年的仁宗皇帝,要求“变革天下之弊法” ,但并未被仁宗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继位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北宋皇帝,真宗子,10221063年在位。即位之初,刘太后摄政,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死,他始亲政。在位时西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南之地。他屈辱求和,于庆历二年(1042年)增加“纳”辽的岁币。四年,又以“赐”为名,用岁币与西夏议和,加之官员、士兵大增,形成冗费、冗官、冗兵之积贫

6、积弱局面。他虽曾起用范仲淹等作一些整顿措施,但在反对派攻击下,不久即废罢。,贱子息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王安石感事,王安石,王安石于皇佑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这年秋天视察州属各地,途中游三祖寺与石牛古洞,留下题刻记其事:“皇佑三年九月十六日,自州之太湖,过寺宿,与道人文铣、弟安国拥火游。见李翱习之书。坐石听泉久之。明日复游。刻习之后。”他还在泉边石上刻诗“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王安石手迹,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手迹,北宋流民图,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手迹,宋神宗(10481085)

7、,即赵顼,北宋皇帝,英宗子,10671085年在位。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力谋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又用王韶取熙河,加强对西夏的防御。王安石罢相后,他更重视理财,积蓄力量。元丰四年(1081年),使宦官李宪等,结集军队,拟一举灭夏,以指挥失当败北。次年使徐禧筑永乐城(在今陕西米脂西),准备再举,又被夏人攻陷。其间又进行官制改革,所行新法在他死后也即废弃。,理财,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宰相,开始推行新法。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

8、以免受高利贷盘剥。,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政府贷款。被豪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均输法为了供应皇帝、贵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政府原在东南的江、浙等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购买物资并运往京城。王安石颁布了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

9、僚、地主也不例外。,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圩田工程示意图(选自(清)授时通考),宋代围田工程示意图(选自宋秦九韶,数书九章卷6),木兰陂位于莆田市郊南门外约4公里的木兰山下,是北宋期间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仍在发挥效益,灌溉着莆田平原1万多公顷的田地。,耕织图中繁忙的收获场面,整顿军队与科举,王安石变法整顿军队与科举,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人军队作战。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保马法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战

10、中,骑兵强弱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朝军队以步兵为主,在战争中显然 处于不利地位。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将兵法北宋统治者为了防范武将,平时兵将分离、组织涣散、训练无素,军队的战斗力十分低下。为改变这一状况,实行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兵力一般为几千人,有的达万余人。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担任,专管训练。,设军器监北宋的武器生产和管理非常混乱,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负责武器生产和管理的官员不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而且欺上瞒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

11、用破烂的纸麻缝制盔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下令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武学习武图,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宋代选官的途径之一是“恩泽” ,即大官僚的子弟、亲属可以凭仗父兄的职位获得官职。王安石对这一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要求对官员子弟同样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以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人才选拔和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还设

12、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官员,都被委以重任,有的还被提拔到中央机构来,不少人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按资升迁的成规在这次改革中被打破了,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新法的局限与变质,宋哲宗(10771100),宋哲宗即赵煦,北宋皇帝,神宗子,10851100年在位。元祐年间(10861093)太皇太后高氏听政,任用司马光等,废除王安石新法。高氏病死后,哲宗亲政,元祐九年(1094年)四月,改元绍圣,明令绍述神宗新法,起用新党章惇、曾布等,贬斥元祐大臣吕大防等数十人,元丰时实施新法,次第恢复,史称“绍圣绍述”。,司马光(101910

13、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司马光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判吏部流内铨,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他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司马光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司马光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

14、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司马光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宋徽宗(10821135),即赵佶,北宋皇帝、书画家,哲宗弟,哲宗时封端王,11001125年在位。哲宗死,无嗣,他即位。初欲调和熙丰与元祐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任用蔡京等人主持国政,禁锢党人,排斥异己,贪污横暴,滥增捐税。他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搜刮江南的奇花怪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园,名“艮嶽”。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年底,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03年宋哲宗死后,宋徽

15、宗继位,重用权相蔡京,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蔡京把司马光、文彦博、苏轼、梁焘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1105年由宋徽宗下令全国郡县刻石立碑,第二年宋徽宗看到天上有彗星的出现,俗称扫帚星,认为是不祥之兆,又下令全国毁碑,因而1106年,元祐党籍碑全国无存。这块碑是事过93年之后的1198年南宋时高宗时被列为元佑党人的梁焘的曾孙梁律重刻的,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今南京)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安石在66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并请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南京)城的白下门外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称“半山寺”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占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梁启超著王安石传书影,王安石集,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王安石雕像,纪念馆内王安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