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0096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摘 要:大专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进入专科学校就读,他们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如果学生的心理预期与学校的育人环境出现较大反差,而又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帮助,那么很容易诱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采取冷漠、怀疑、抵制、排斥的态度。因此,分析、归纳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探索消除大专生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大专生的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大专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进入大专院校就读,学生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升入大学的欣喜,又有没能进入本科院校的失落,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又隐隐感到担忧,此时若教学、管理不加以注意,便容易使学

2、生由犹豫、彷徨走向自卑、厌恶,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两极分化。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会对专业学习、学校管理采取冷漠、怀疑、抵制、排斥态度。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教学产生障碍意念,而且对学校的日常管理造成负面效应,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努力消除和防止学生逆反心理,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每个学生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来自

3、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又有来自学生、家庭、社会的原因 。来自教学方面的因素主要有:(l)课堂组织不严谨。一是教学秩序组织不严谨,对于学生迟到、早退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听之任之,导致学生有恃无恐,挫伤了好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教学内容组织不严谨,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照本宣科,平铺直叙,不能有效使用情境、任务、目标策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应用软件的教学,不能通过有效的分析和归纳,概括为关键的三到五步,以 Flash 为例,一个作品少则十几步,多则三十几步,让学生逐一记住谈何容易,最后学生意见概括为一个字:难。(2)教学准备不充分。一是知识储备不充分,不少教师由于长期不学习

4、、不进修,导致知识面窄、结构老化,不能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教学过程平淡,内容索然无味;二是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不熟练,经常卡壳,需要教学演示的不演示,需要提供实例的不能提供实例,从理论到理论,讲解空洞乏味。(3)教学观念陈旧。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对我们的教学不乏指导意义:教科书是文本,不是教本,教师要用“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 。但照本宣科的现象并不鲜见。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任务驱动法、项目驱动法正日益成为信息技术教学法的新宠,但不少教师不是通过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仍沉迷于讲解法、演示法,显然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教

5、学内容滞后。21 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其典型特征是知识更新期越来越短,新知识高速涌现,信息量成倍增加,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学校的教学内容都要不断更新。但我们教学内容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中固然受教材出版周期的制约,但更重要的是用教材很久了,习惯了,新编教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以多媒体著作工具 Authorware 的教学为例,用5.0 版的教材、6.0 版的软件,而中小学教学中普遍使用 7.0 版,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怎么会没有怨言。(5)教学目标不明确。一是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如果说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教学有疑虑、有怨言是由于其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那么教师对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总该清楚吧,但在教学

6、中发现,当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开电工电路基础 、 软件工程概论课时,老师们往往振振有词: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你就该学这几门课程,毋庸置疑,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这样解释,未免有点太牵强附会,教师不能对课程的开设有个基本的认识,怎么能指望他把专业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二是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有些教师的教案,除了课题、教学内容外,连个教学目标都没有,教师心中无目标,学生怎么可能有目标,其次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提炼和总结,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抓不住重点,学生怎么可能抓得住重点呢? (6)评价手段单一。有学生一学期很少认真上过几次课,但考前突击背一下,成绩却比一节课不

7、拉、认真听课的学生要好,大学考试的公正性一直受到学生的质疑,就连任课教师也觉得有点冤。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学还是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缺少过程评价,一考定输赢,考试内容直接来源于教材,每到期中、期末考试教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考前突击一下就行,既然突击一下就能考好,那么平时学习何必那么认真?这种以分数论英雄,一次考试决胜负的现象,不仅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且挫伤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有:(1)所报志愿与所学专业的矛盾。一方面,专业种类名目繁多,业内人士尚不能搞清其所言何物,更不用说一个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高中毕业生了,因此“上错花轿,嫁错郎”的现象在所难

8、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第一、第二志愿没有被录取,因为填了服从,结果遭遇“拉郎配” ,进入高校后,才知道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其中不乏文科生被专业性很强的理科专业录取的现象,这些学生由于数、物、化的基础不够扎实,上课无法听懂,考试一路红灯。学非所愿,专业兴趣本来就不高,如果课程学习又比较困难,那么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厌学情绪,导致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而自暴自弃。(2)家长期望与个人成长的矛盾。相对于而言,家长更能体会竞争的残酷、就业的压力,因此不少家长往往根据社会需求状况,违背学生的意愿,包办代替,填报了学生不感兴趣的专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应付心理,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不顾青春期学生的成长规

9、律,不顾学生的个人目标和成就动机,不顾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状况,盲目的提出入党提干、评选先进、专转本等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学生制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与父母的意愿相距甚远,家长的责怪、学生的自责,便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3)所学知识与个人兴趣的矛盾,学生忙于高考的备考,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调查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有哪些,学习困难大不大,专业种类繁多,学生、家长雾里看花,只是凭直觉填报了高考志愿。进入高校后才发觉,本以为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结果学的却是一大堆纯理论;本以为可以轻松应付的学科,结果学习的艰难程度大大超过预期。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学生不能有效调整心态,攻坚克难,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心理

10、落差,导致逆反心理。(4)独立意识与自控能力的矛盾,从中学到进入大学,可谓一夜之间,学生的独立意识显著增强,抱怨学校管理缺乏人性,管得太多、太死,自我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事实上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遵章守法的意识还不强,自控能力还不高,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大谈治国平天下,另一方面却“一屋不扫” ,宿舍卫生、个人卫生一塌糊涂,一方面认为“查自习、查上课、查就寝”是中学的一套,另一方面却恣意妄为,通晓上网、随意旷课,一方面不要老师干预,独立处理个人纠纷,另一方面却聚众斗殴、打架滋事,所有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待教师去教育、去引

11、导。(5)投入精力与取得成绩的矛盾,应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那么为什么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明显的成绩差异呢,固然有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差异,另外还受到专业兴趣、个人智力和学习方法的影响。有的学生在投入大量精力后,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不是科学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或者勇敢的面对事实,尽力而为,而是盲目地认为自己不是学什么的料,再怎么用功也没有用,采取放任自流、自暴自弃的态度。(6)就业状况与人生目标的矛盾,尽管早在中学时学生就开始筹划自己的未来,憧憬着心中的工作岗位。但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造成了大量毕业生滞留学校或家庭,无法就业,这无疑给在校大专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少学生每天

12、都在不停的反思,本专业去年的就业形势如何?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三年后的就业形势又如何?如果不被看好还不如早点就退学。对于这些生活在困惑中的学生,如果学业上又不能取得成功,获得一点成就感,那么更容易加剧他们对前途的迷茫感,而采于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7)二、关爱每个学生,消除逆反心理教学管理中如何有效防范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开展教育探索关于中美人才培养状况的比较,有这样一个结论:在美国教师轻松学生累,而在中国教师辛苦学生轻松;在美国学生会超过老师,在中国学生永远是学生。中国教师为什么辛苦,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学

13、中总是将知识掰开揉碎,细细讲述,生怕学生不懂。事实上,教师讲得越细,学生思维能力越差,对老师的依赖性越强,一旦独立面对专学习中的困难,就手足无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因此必须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通过布置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形成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是认知过程中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性,当学生学会了某项知识、获取了某种技能、解决了某个难

14、题后,必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他们对专业产生持久兴趣的内部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获得 “学”的成功。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 。诱导,就是指教师通过生动的背景介绍、实例展示和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认知水平,把晦涩的专业知

15、识转换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疏导,就是指在学生思维受阻或学习遇到挫折时,教师及时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指导,就是指导学生根据专业特点,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第三、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业困难、生活压力、情感困惑、就业竞争是构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一旦出现了心理挫折又得不到及时疏导,很容易诱发学生

16、的消极心理反应,常见的反应方式主要有转移式、内抑式、发泄式。转移式表现为:遇到挫折而畏缩不前,放弃原来的目标,转而热衷于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活动。内抑式表现为:当挫折袭来,内心抑郁寡欢,沉闷不已,处理不好容易导致自残、轻生等行为。发泄式具体表现为:当主体遇到挫折时,情绪往往激动不已,愤恨难平,于是便寻求发泄对象加以发泄,或打架斗殴,或损坏物品。有针对的开展教育工作,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办法。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指导,提高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是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和心理咨询室,在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知道如何去释放、去寻求帮助;三是加强设施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层次的审美修养;四是加强对特殊学生的监管,对于情绪异常的学生,及时与之谈心交心,使其心里的紧张、焦虑、不满、愤怒等情绪及时宣泄出来,防止他们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和想法。第四、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客观评价每个学生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