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2668855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第3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3 3 课时课时 血糖的平衡血糖的平衡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图 26,概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结合教材图 27,在概述胰腺结构的基础上,阐明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3.通过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发病原因、类型和防治。重难点击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2.糖尿病。一 血糖与血糖平衡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其含量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下列材料探究血糖的平衡。1请结合教材 P14完成下图,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路(1)血糖来源中,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是最有意义的去向。其具体场所是胞质溶胶、线粒体。(2)由血糖转化的某些氨基酸为非必需

2、氨基酸,最多有 12 种。(3)据图可知,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小贴士 血糖低于 3.9 mmol/L 会出现低血糖,当血糖高于 6.1 mmol/L,会出现高血糖,若高于 10.0 mmol/L 时会出现糖尿。2血糖平衡的意义(1)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细胞内糖的贮备很少,必须有血糖的不断供应。(2)当血糖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血糖含量过低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2当血糖含量高于 10.0 mmol/L 时,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归纳提炼血糖平衡及意义(1)来源去路:血糖稳定在 3.96.1 mmol/L。(2)来源去路:高血

3、糖或糖尿病。(3)来源去路:低血糖。活学活用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保持在 3.96.1 mmol/L 范围内,血糖的来源不包括( )A食物的消化吸收B肝糖原分解C非糖物质如甘油、某些氨基酸的转化D肌糖原的分解答案 D解析 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二 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稳定意义重大,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的稳定的呢?请结合下列内容进行分析。1结合教材图 27,分析两种激素的作用,完成下表激素分泌部位分泌因素主要功能最终效果胰岛素B 细胞血糖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A 细胞血糖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4、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并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升高小贴士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2结合两种激素的作用,完成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图33饭后,人体中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如图所示(1)若 a 代表血糖浓度,则 b 代表胰岛素,c 代表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的含量增加,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相对较低;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2)由上述血糖的调节过程可看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该调节过程中存

5、在反馈调节。归纳提炼(1)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支配体液调节发挥作用。(2)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活学活用2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中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激素所起的生理效应是相同的C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结构 A 代表下丘脑,其分泌的醛固酮在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问题导析 (1)结构 A 是下丘脑,激素、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2)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的激素为胰岛素。、激素间属于拮抗作用。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升高血糖。(3)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答案 C

6、4三 模拟尿糖的检测及糖尿病糖尿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请结合教材 P16完善尿糖检测的模拟实验,探讨糖尿病的有关问题。1模拟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1)活动目标:简述尿糖检测原理;尝试尿糖的检测方法。(2)实验原理: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某种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将上述两种酶和无色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就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这种酶试纸与尿液相遇时,很快会因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由少到多而依次呈现浅蓝、浅绿、棕色或深棕色。(3)材料用具:水,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试纸,样本瓶,滴

7、管,记号笔。(4)实验步骤:将样本瓶分别标记为 A 和 B,A 瓶中加入水,B 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分别用滴管从样本瓶中吸取溶液,滴在葡萄糖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5)注意事项:取样本时每个样本必须专用一个滴管,不能混用;注意不能让样本污染环境。(6)实验结果:滴加 A 瓶溶液的试纸不变色,滴加 B 瓶溶液的试纸由浅蓝色最终变为棕色。(7)总结与讨论:本实验中,水和葡萄糖溶液分别代表什么?为什么本实验可以模拟尿糖的检测?答案 在本实验中,水代表不含葡萄糖的尿液,葡萄糖溶液代表含葡萄糖的尿液。尿糖实际是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所以本实验用葡萄糖溶液代表含葡萄糖的尿液,就可以

8、模拟尿糖的检测。2糖尿病的发病原因(1)直接原因: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含量超过 10.0 mmol/L(此浓度称为肾糖阈)时,就会出现糖尿。如果空腹状态下持续出现糖尿则为糖尿病。(2)根本原因胰岛素缺乏:如先天性胰岛 B 细胞数量不足,或因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胰岛 B 细胞被广泛破坏,因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如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对胰岛素不敏感等,虽然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3糖尿病的类型及防治(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

9、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措施来控制糖尿病的症状。5归纳提炼活学活用3糖尿病患者有“三多” ,其中之一是“尿多” 。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问题导析 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使血糖升高,部分糖随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

10、尿量增多。答案 B当堂检测1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6答案 A解析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因此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那么胰岛素的作用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2如图表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 11 时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列有关叙

11、述中正确的是( )A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CB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DA点时,交感神经兴奋能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岛素,B点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能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 C解析 A点时,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而B点与之相反,A 项错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作用相反,二者为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浓度的稳定,B 项错误;B点时,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C 项正确;A点时,血糖浓度上升,此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胰岛 B

12、细胞分泌胰岛素,B点时,血糖浓度下降,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D 项错误。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 B 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 STZ 是否成功破坏胰岛 B 细胞,应( )在兔饱足状态下 在兔空腹状态下 测定血糖含量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 BC D答案 B解析 空腹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会较低,不宜采用,应采用饱足状态下的兔,相对血糖含量较高,通过直接测定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可以观察药物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后测定血糖含量是否下降来间接观察药物的作用。4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

13、程,图中 X、Y 表示物质,表示过程。请回答:7(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mmol/L。(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使其分泌X_增多。(3)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使胰岛 B 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_调节。同时,胰岛 A 细胞分泌Y_增加,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答案 (1)3.96.1 (2)胰岛素 (3) (负)反馈 胰高血糖素解析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是 3.96.1 mmol/L。(2)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

14、多。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分泌。40 分钟课时作业学考达标知识点一 血糖及血糖平衡1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血糖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C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D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答案 D解析 人体内血糖含量稳定在 3.96.1 mmol/L 范围内,血糖含量稳定就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达到动态平衡,当人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就会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加快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氧化分解,加快血糖在肝脏、骨骼肌中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同时抑制

15、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会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加快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8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胰岛素促进等过程答案 D解析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它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它的作用是升高血糖。三个过程都是使血糖降低的过程,胰岛素能促进这些过程的进行。在肌肉细胞中,不发生过程。知识点二 血糖平衡的调节3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答案 D解析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4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体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补充答案 B解析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 3.96.1 mmol/L,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