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651374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6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广普通话厦大应用语言学(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广普通话,作业:,1、简述从先秦到明清共同语的发展。,一 民族共同语形成的历时概说,(一)、雅言时期:先秦 1、汉语在先秦之前就有差异的例子: (1)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游?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更直接的一个例子是左传: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 (3)一傅众咻环境于人之影响甚大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2、先秦有共同语:雅言 (1)孔子 论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诗经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

2、成集的诗经,收集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3、共同语的语音基础:中原地区(西安;洛阳、开封),(二)、通语:两汉 从周朝到秦朝,王室每年秋天都要派官员到全国各地去搜集地方歌谣和方言,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扬雄用27年的时间编成了輶yu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这本书记载了大量的方言词语,并且一一加以解释。 全书的第一条是:“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三)、名称空缺:汉代以后至宋代 汉代以后至宋代,虽然没有指代共同语的一个名词,但是共同语是一直存在和应用的。 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作为汉人的正统王朝,传承了中原的优秀文化,繁盛一时,史称

3、“六朝文化”,而当时“南染吴越”的金陵音也就是中国的官话。 隋唐的首都都在关中西安一带,故而华夏正朔再次北归。金陵音与长安音则形成南北两大正统音系,最终长安音占据了上风。,(四):名称空缺:辽金元 元代定都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朝廷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北京话。 (五)、官话:明清 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担心读书人“拘于方言,无以达于上下”(使用方言不利于上下级沟通的意思),命人编纂洪武正韵并颁行天下,“官话”的名称出现在明代中叶。 洪武,中国明代第一个年号 明朝

4、的北京话与南京话是比较接近的,,(六)、国语、普通话、华语:辛亥革命以后 “国语运动”的萌芽阶段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 1、第一个提出统一全国语音的人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先驱、福建厦门人卢戆(zhuang)章。卢戆章是创制汉语的字母式拼音方案的第一个中国人,主张以南京话为统一的语音标准,但是他毕竟是“语同音”的首倡者,为日后他人主张推广国语(普通话)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2、这里要特别提到天津人王照,他创制了以官话为标准音专门拼写“北人俗语”的“官话合声字母”,极力主张用“京话”为共同语,主张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王照是第一人。,3、1902年,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

5、学前身)的总教习、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赴日本考察,发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努力,已在全国普及了以东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语”,受到启发,归国后,在给管学事务大臣张百熙的信中主张以北京音统一全国语言,并提出用王照的官话字母作为统一国语的工具。到了清王朝尾声的1909年,资政院议员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定名为“国语”,临危的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了这个建议(此前清廷一直是把满语作为国语的)。 4、中华民国成立的当年,民国政府的临时教育会议就肯定了“国语”这个名称,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语。第二年又召开了有各省代表出席的“读音统一会”。会上各省代表意见不一,争论激烈。 其中也有浊音符号、入声标调法和北京音不用的微、

6、疑、娘三母。因此这个“老国音”后人又称之为“人工语言”、“不自然的语言” 这次会议还制定了拼写老国音的“注音字母(后人又称“注音符号”)”,这套“注音字母”一直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时。今天50岁以上的人当初上小学时学的就是“注音字母”,例如“中国”的注音是,“北京”的注音是丨。,5、1919年北洋政府在教育部下设“国语统一筹备会”,负责推行国语的各项事务 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对难以推行的老国音和注音字母重新修订,由于白话文运动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会议顺利地放弃了人造的老国音,确立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剔除了入声,为国语运动和后来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期,192

7、6-28年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既可注音,也可作为译音工具。 国语罗马字的特点是用字母标调,不须另设特别符号。,抗日战争胜利后,沦陷50年的台湾省回归祖国。为尽快扭转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语言奴化教育的影响,当时的中央政府向台湾派去著名学者魏建功等一批国语专家去开展国语运动,由于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充满热情,加上国语教育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在台湾全省普及了国语。,(七)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 第一阶段(19491955)准备阶段 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定名为普通话,进一步确定了规范的标准: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8、,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备注:关于语法标准“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是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增补的。)报告阐述了推广普通话的方针: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并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主要方法。” 涌现出一批推广普通话的先进地区。如山西省的万荣县、福建省的大田县等,第二阶段(19561966) :蓬勃发展的阶段 1956年是普通话推广史上重要的一年,2月6日,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9、。 指示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地步,许多严重分歧的方言妨碍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谈,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许多不便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一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第三阶段(19661976):受到严重破坏的阶段。 官方“推普”虽然停顿. 普通话却因社会需要而得到客观上的蔓延。第四阶段(19761986) :是恢复阶段。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在第十九条里庄严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载入法律,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此,推广普通话工作进入一个

10、新的阶段。,第五阶段(1986) 是再发展阶段。 1、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是我国推广普通话历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2、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3、1993年3月8日,国家教委发布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4、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附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办法(试行)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将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即:一甲(97分)、一乙(92,87,=80,=70,=60,70),5、1998年9月起第3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6、2000年10月31日,

1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一 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二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

12、、送气不送气、i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三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语、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语、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二、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1997年第134次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项目于2004年12月

13、2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总结表彰会,会上发布了“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主要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约为53,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约为86,能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约为5(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满、回等少数民族多数人口已经通用汉语)。 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在城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城镇的普通话比例约为66,高出乡村21个百分点。 这一结果体现了我国50多年推广普通话的巨大成就。,调查发现,在1569周岁人群中,年龄越低,能用普通话交际的比例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能用普通话交际的比例也越高。6069岁年龄段人群能用普通话交际的比例约为31,而

14、1529岁年龄段的比例高达70。“没上过学”人群能用普通话交际的比例约为10,而“大专及以上”人群达到近87。 这一结果也预示着:随着人口更代和教育的逐步全民化和终身化,未来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程度还将提高。,在我国不同性别能用普通话交际的比例比较相近,女性稍低于男性,这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男女平等政策,不同性别在教育、就业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有关。,“普通话与方言并存分用”“在公务场合使用普通话”是我国目前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其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在家庭中最常使用普通话的比例约为18,而在单位最常使用普通话的比例约为

15、42。 汉语方言是家庭成员交流的主要用语,而在公共场合人们的主要交际用语则逐渐趋向普通话。,普通话作为教育、公务活动和大众传媒主要使用的语言,人们学说普通话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 “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约占49,而“不好改口音”也约占43。 看来,营造普通话使用氛围、加强普通话教学是今后推广普通话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范围涉及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样本量达16万多户,47万多人;在95置信度下,比例数据的估计绝对误差低于0.35。 大规模的语言调查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调查结果将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具有重

16、要参考价值。,三、北京话的形成发展历史,1、早在隋唐时期,北京已是边陲重镇,是历代汉族和少数民族冲突与融合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2、公元936年,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幽州地区从此脱离中原汉族的统治,成为辽金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南方重镇。在金统治我国北方的一百多年中,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十分频繁。,3、蒙古族统治者灭金建立了元朝后,把金中都燕京改建成元大都,大批的蒙古人来到大都。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人和契丹、女真同被称为“汉人”,是低于蒙古人和色目人、高于“南人”(主要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人)的“三等公民”。 4、明代,北京脱离了四百多年的少数民族的统治

17、,重新归属于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经过元末的大动乱,大都城已经残破不堪,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为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明初采取了大量移民的政策充实北京,移民范围从山西、山东直到江浙一带,每次动辄万户。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大批高级官吏和他们的家属从南京移居到北京,。 5、满族在入关以前曾多次入侵明朝,俘虏大批人畜和财物,于是满族统治区的汉族人口骤增,在入关前的满族统治地区早已形成了这种双语现象,而且由于汉族人的大量增加,满语实际上已经逐步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清朝是倾八旗兵力入关进占北京时,在八旗中的汉人的数量大增。他们所说的汉语方言就成为八旗的通用语言。这种方言是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核心的幽燕方言,这时又随着八旗兵进入了北京,和直接由元大都话继承下来的当地北京话同时并存在当时的北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