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2631528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长春外国语学校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文科)历史试卷(文科)第第卷卷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的)1.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 人皆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

2、敬之心” “是非之心”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B 项仅为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C 项仅为孟子的“性善论” 、D 项仅为荀子的“礼法并用”的思想,均与设问要求“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不符,故排除;春秋晚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倡导“仁”和“礼”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分别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分别主张“仁政”和“礼法并用” 。故本题应选 A 项。2. 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

3、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A. 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 开始打破“学在官府”D. 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结合所学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有利于思想的活跃,促进各国变法的进行,即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故 D 项正确;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不利于贵族政治的巩固,故 A 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是“百家争鸣”的背景,故 B 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与打破“学在官府”没有直接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关系,故 C 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

4、时期的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的作用解答即可。3. 董仲舒改造儒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写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以上材料反映了以下那个主张A. 大一统B. 三纲五常C. 君权神授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反映了君权神授,C 符合题意;AB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 C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主张4.

5、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 君权神授B. 德主刑辅C. 天人感应D. 三纲五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这反映了以德为主,减轻刑罚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是独尊儒术,德主刑辅的。因此选 B。ACD 虽属董仲舒思想,但是不符合材料,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5. 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

6、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A.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 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 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 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父子、君臣们的封建等级秩序,所以这段话的实质是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B 仅仅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强调理为万物之本,也未涉及这方面的信息,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事情,选项 D

7、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实质” 。6.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 孟子的“仁政”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 、 “救世” ,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处呢?所以体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正确;没有治学思想;中“人民为主”没有体现;中属于作者反对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名师

8、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 ,倡导经世致用。(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7.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A. 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 是否民主和强盛C. 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 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

9、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所以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看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故 A 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中意思。所以答案选 A。8.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 ”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A. 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B. 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C. 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D.

10、 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主要是强调苏格拉底劝勉败坏青年们去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而和材料的这个主旨吻合的只有 B,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9.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 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传统B. 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C. 保证了哈佛大学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1、 5 -D.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直接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思想武器应该是欧洲的启蒙思想,而不是古希腊奴隶制时期的思想。故选 D。从材料“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可以看出重视传统;“与真理为友”说明重视真理;这些理念保证了哈佛大学不断地追求真理创新。因此 ABC 正确。考点:古希腊哲学点评:此题实际上是借哈佛大学的校训考查的古希腊哲学特别死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他推崇真理,尊重真理而不是盲从自己的老师,名言是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与此相关的古希腊哲学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

12、的研究。在公元前 7 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 5 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0.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A. 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B. 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 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 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依据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13、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现世的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分析选项,A 符合题意;B“追求贵重金属”与题意不符;C 明显与题意也不符;D 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1.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A. 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