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详)案及反思

上传人:lh****3 文档编号:52614216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详)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详)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详)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详)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详)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 详)案及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7、吃水不忘挖井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教学( 详)案详)案学科语文年级二(1)时间2017.9备课 人 课型新课课题7、吃水不忘挖井人 主题结合生活让学生快乐识字 学习 目标1、认读 13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大致了解科文写了什么事,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了这块石碑。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 理念培养学生会学、学会的二维目标重、 难点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了解毛主席关心人民、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作风。 教法 学法师引导 生合作探究教具 学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1) 看了这幅画,大家想问什么? (2) 这口井在哪? (

2、3) 这口井为什么要围起来? (4) 这口井有什么作用?二、学习生字,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读通顺认读生字。 2、自由组成四人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 3、师生予以串讲故事。 4、理解题目。三、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1、毛主席为什么决定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2、毛主席怎样找到水源?四、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卡片。师范写,生书写。五、作业:抄写生字各一行。第二课时 一、导入。 1、看教学挂图。2、议论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二、理解课文,朗读课文。1、朗读第一段。(1)指名读。(2)师引导。2、朗读第二段。(1)个别朗读。(2)请学生回答对自己朗读的满意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满意?讲

3、一讲。3、朗读第三段。(1)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评价。(3)读得好的地方。4、读第四段。(1)从“解放”一词,大家想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三、总结全文。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2、教育学生对革命领袖的热爱之情。四、作业: 板书设计:干旱吃水困难7、 吃水不忘挖井人 爱吃水时刻想念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对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接近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一、忆苦,了解背景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这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引起学生是视觉的快感,上课开始我以童

4、谣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想象没有水的苦恼,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沙洲坝人民没有水。 。 。 。 。 。 ” 学生带着缺水少雨的苦闷走进文本切切实实的生活场景中。二、思甜,丰富过程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化身自己为跟随主席挖井的小战士,把教室又变成了另外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小战士,你拿的是什么工具?” “咦?小战士,你的手怎么这么脏?” “小战士,瞧你,满头大汗,休息一下吧?” “哎呀,小战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来吧?”学生边和老师对话,边动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一首民谣的鲜明对比,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

5、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三、感恩,想象练说课文最后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中升华。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话由于立碑传文而蕴含着深广的意蕴。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认知经验的限制,他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于是我问学生沙洲坝人民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给学生几种人物,村妇、农妇、行人,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 “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在此方面,对课文的延伸方面还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