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同步习题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614053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春(同步习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春(同步习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春(同步习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春(同步习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春(同步习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同步习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春(同步习题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春,词语积累 朗润: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酝酿: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解说 本文对春天做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 疑难探究 师: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

2、特点? 生甲:第一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新”。 生乙:第二句“春天像小姑娘”,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生丙:第三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象征青春的活力,给人以“力”的美感。,写作借鉴 (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的深沉赞美,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文中绘制的五幅画面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 (3)语言朴实、隽永。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

3、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的。,拓展延伸 描写春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B,解析:A项中的“巢”读音应为“cho”,C项中的“眨”读音为“zh”,D项中的“散”读音为“sn”。,B,C,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

4、,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C,B句表达效果更好。用两个“盼望着”,更好地表达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A句中“春风”“春天”字面上有点重复,B句中的“东风”“春天”富有变化。,A句表达效果更好。“偷偷”写春草不知不觉地就长了出来,更富有情趣;“钻”比“长”更能显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绿绿”,用叠词更能表达对春草的喜爱之情。,6.(原创)正如朱自清笔下的春一样,大

5、自然的春天就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你能引用所学过的诗句为下面的图画题上一句诗吗?,(1)春风图:_ (2)春雨图:_,吹面不寒杨柳风。(或二月春风似剪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沾衣欲湿杏花雨),(一) 阅读春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7这篇写春的散文,暗藏了作者的感情线索,请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春天未到,热切地_;春天降临,细致地绘春;最后,深情地_。 8说说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一个

6、“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地写出了春风。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盼春,赞春,9“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10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_ (2)写听觉的:_ _,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

7、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11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意在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意在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地追求。,B,(二) 春 春天,弹着三弦唱着“杨柳叶子青啊哟”来了。 风、雨、雷、电,甚至甜蜜的梦,缥缈的光,一高兴,都改姓了“春”,风风火火地忙活起来。 春天的第一站是乡村。春风轻轻推开冰凌,给了一个吻,溪流乐了,叽叽咕咕,挤眉弄眼

8、,一个笑窝接着一个笑窝。春雨用情细腻,麻麻酥酥的一阵细说,说得蚯蚓翻了个身,怎么也睡不着了,起身,春耕。蝴蝶姐姐还在寻梦,蒙在厚厚的被子里,打鼾。大嗓子春雷急了,上门就是大喊。这姐姐还没来得及睁眼,就摸那件花裙子了,三月三她还有舞会。,孩子哪里还呆得住,寻上一片春草绿地,翻跟头,打虎跳。春草看见了,孩子跑到沟壑,跟到沟壑,孩子跑到溪头,跟到溪头,然后田塍,然后墙角孩子跑到哪里,草儿跟到哪里。天南地北,开起一个个杂货铺,绿的、黄的、香的、甜的,都是孩子能玩的,能吃的。 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主家的只有阿婆和阿公。他们要带好“留守”孙子,还要下瓜秧,点豆种,将新抱进的猪崽喂好年底要宰的“年猪”

9、。春先帮忙将一丘一丘茶园做得像上了釉,再将大片大片的油菜都佩上金灿灿的铃铛,然后,把蔷薇做白了做香了,还把孩子最喜欢的茅针(茅草花的芽苞),东一支西一支地藏在茅叶堆里,让那些机灵鬼,一个惊喜又一个惊喜去发现。,春在乡村像那千手观音,一千只手上上下下,忙个不停:吵闹的榆钱、自卑的地衣、不思进取的荆棘、满身是刺的毛毛藤、根本成不了调的虫鸣、只会打乱拳的孑孓,名声不好的,老犯错误的,全有照应。 第二站,春到城镇。城镇大厦庄重,大道嘈杂,终年一副面孔。她擅长缤纷,可是这里已红红绿绿满街;她心怀和煦,可是这里有空调让其终年一个温度。太难为她了。 她走进老巷深处,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礼数,掸去积聚一冬

10、的寂寞。然后拉开粘在墙上半年的阴影,给那面手脚冰凉的阴墙披上阳光。小巷暖了,悄悄地,茶花上了阳台,吊兰坐到梳妆窗台,内秀的春卷也携着荠菜异香弥漫了整条巷子。,城里的草木也像城里人一样机灵。她只是轻轻地呵了口气,就活泼上了。孩子你搀了我我搀了你,迎春花也你搀了我我搀了你;孩子喜欢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迎春花不会,就把四个花瓣的小花缀了一身,围着孩子们高兴。 城里人奔放,春知道。于是桃李、月季,等不上长起叶子就满枝放花了。樱花有些放不开手脚,搀了她在城里遛了一圈,不羞了,出入东风都着一身缤纷套装,悄悄地温馨着湖滨和园林。,12文章细腻生动,写出了春天来到_和_后带来

11、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_和_之情。 13文中第段画线句和朱自清春中的哪句话意境相似?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4你怎样理解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冬天寒冷,老年人只能在屋子里寂寞地捱过冬天。而春用她的温暖去“尊重”老年人,把老年人从寂寞中解脱出来。,农村,城镇,喜爱,赞美,15在这篇文章中,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有了自己的性格:春雨细腻、春雷大嗓子、榆钱吵闹、地衣自卑这是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拟人手法。这种手法把文章中所写的各种事物人格化,使读者对春风、春雨、春雷、春草等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榆钱、地衣、荆棘等

12、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深刻的印象。,16学了春一文后,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内。 走进春天,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2)请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几句话,给春天绘色。 春天是红的,红的春联,红的桃花,红的脸颊;_,_,_,_;春天是蓝的,蓝的天空,蓝的大海,蓝的梦想。,春天是绿的,绿的小草,绿的嫩芽,绿的心愿,(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网上搜集的一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写出你的感想。(30字左右) “燕子太可怜了,希望重庆晚报帮帮它们!”重庆晚报影友会会员陈女士求助说,“巴南区鱼洞江边有很多崖沙燕的巢,周末去江边游玩的人不少,有些人竟然爬上陡崖,掏崖沙燕的巢穴,造成不少燕子弃巢、死亡。” (选自2015年3月20日重庆晚报) 示例:燕子很可爱,希望大家都能爱护它们,而不是去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