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612111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课件人教新课标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三姐人物传说,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据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3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

2、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等等。,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云南民歌的简介,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歌会前准备,赶赴歌

3、会,民间歌手展示歌喉,弹的弹,唱的唱,歌也迷人,情也迷人,唱得好的金花奖励一朵鲜花,剑川的金花个个能唱,李宝妹,石宝山最会唱歌的一朵金花,60多岁的老太太是歌会中唱得最为动情的一个,唱的醉了,看的也醉了,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歌是从小听会的,作者简介,沈从文,原名沈岳焕, 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象征予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讳( ) 酬( )和( )铁箍

4、( ) 熹( )微,读准下面生字词,y,p,nu,dn,hu,chu,g,x,j,h,本文写了几个场合的歌会? 我们就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请大家速读课文并思考。,山 野,山 路,村 寨,歌歌歌,对,漫,传,山 野 对 歌,唱歌人美,动作,神态,服饰,“山野对歌”,“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热烈和欢快,也表现出浓浓的民族风情.请同学们从地点、内容和方式为着眼点,说说山野对歌的特色。,地点: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 凹处。 内容: 多是情歌酬和 方式: 见景生情, 用各种丰富的譬喻、 用提问的方法、互嘲互赞、 唱其他故事。,比较阅读, 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

5、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 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 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 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返回,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牙齿、

6、衣饰,细致生动,如在眼前。,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显得飘忽灵秀,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写意白描(虚),工笔细描(实),第一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解决课后练习二,山 路 漫 歌,唱歌环境美,花,鸟,人,“山路漫歌”,齐声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

7、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返回,课后练习三,(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为 主脑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 互为烘托。,“金满斗会”,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8、人 、时间 、 装、 民族文化,多,长,盛,传承,返回,山 寨 传 歌,人 多,时间长,盛 装,唱歌场面盛况空前,再次速读课文,合作研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唱歌人,唱歌 环境,唱歌 场面,对抗性 表现才情智力,即兴歌唱 表现自然情趣,表演性 表现民族艺术修养,情歌酬唱 见景生情 即物起兴,山歌,本地民歌 爱情故事 嘲烟鬼 骂财主,对唱,群唱,轮唱,对人、自然 、 艺术 的品 味与 赞赏,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深入探究,达成共鸣。,

9、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那里的灵山秀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想一想,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走进中国民俗,白族的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傣族的泼水节,粽布智斗魔王,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侗族林王节,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

10、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黎族插花节,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的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一齐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这就是马缨花节的来历,藏族顿雪节,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到初五,是传统的西藏雪顿节。“雪”,意为“酸奶”;“顿”,意为“奉献”。雪顿节是奉献酸奶的节日。,阿提拉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许多松树,领着人们烧虫子,把天菩萨派来的虫子都烧死了,保护了庄稼。从此,彝族百姓就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淮坊风筝节,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为把民歌发扬光大,从1993年起广西开始举办民歌节。并定于每年的11月在南宁举行 ,人们在民歌节上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结束语 彩云之南,一片缤纷的土地,那里歌如潮,花似海,阳光灿烂,美景如画。正是这一方沃土孕育出如此淳朴本色的民俗文化。可惜我们的许多民俗文化正在渐渐的消亡,让我们大声呼吁:在尽情享受现代时尚的同时,留住我们的民俗,留住我们的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