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608935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高一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测试范围及内容主要为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编号填写清楚。2.所有试题须在答题卡上的对应处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

2、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

3、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 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2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

4、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

5、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 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B.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我们想要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

6、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的美感比不上陈风月出的美感。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喜爱。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B.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少有反响。3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

7、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课本中的古诗文考查(19 分)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便言多令才 巧言令色B多谢后世人 谢家来贵门C府吏见丁宁 渐见愁煎近 D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5.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是寡人之过也。C以其无礼于晋。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10 分)(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 分)(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89 题。晚望 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4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注释:郑珍(18061864) ,字子尹,晚号柴翁,遵义沙滩人,晚清著名诗人和经学大师,著有巢经巢诗集 、 仪礼私笺等著作。“向晚、悠然”两句:黄昏时候,走在古道上,沉浸在远古时代的闲适、清雅景色之中。向晚,傍晚。太古,远古、上古。8.

9、这首诗的颔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很巧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分)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 ” 。(2)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诗是:“ ,?”(3)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就借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青灯有味似儿时黎焕颐“白

10、发无情催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陆放翁的这两句诗,读之于少年时代,而其无穷的韵味得之于心还是近几年来的事。青少年时代则不然,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咽” ,即便身处逆境,也常常是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和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人生韵味来自励。如今,少年子弟江湖老,一头白发面对青灯黄卷。陆放翁的不少诗,如“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白发已先斑”虽然也激情荡志,但就个人感悟,总觉得“青灯有味似儿时”含的人生况味极为富饶。每一吟哦,儿时的青梅竹马,儿时同桌共读的亲情乡情,儿时的床前明月、窗外疏星,便重重叠叠带上故乡的泥土气息一齐向我拥来这到底是一种甚么味呢?我无得而名

11、之,名之曰:贵州味!5贵州是甚么味呢?是不是外地人说的湖南人喜欢辣、四川人好吃辣、贵州人辣不怕?倘此说能够成立,那么,山西人喜欢吃醋,江浙人喜欢吃甜,新疆内蒙人吃膻,广东人喜欢吃鲜,皆可成为这些地方的山川人文之味了。显然,酸甜辛辣的侧重,不能说明更不能概括一个地方的山川风物的本色。我所说的贵州味,不是别的什么味,乃是苗岭、乌江、大娄山赋给贵州的岩疆气韵,其特征是敦厚、朴实、耐劳、吃苦。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 ,人人都公认,说是极为形象地道出贵州的穷荒。而我则以为这恰好是历史的贵州巨大的蕴藏。不是吗?天无三日晴,说明贵州多雨;地无三尺平,说明贵州多山。为甚么多雨?一言以蔽之,

12、贵州的山大多为青山,大多为森林。人无三两银,说明历史的贵州地广人稀,人民安于本份,或猎或耕或渔或樵,没有向土地山川贪索掠夺。我的幼年、少年,恰好是在这种没有污染的青山绿水中,衣食虽不丰,但却也是诗画味甚浓,弦歌之声不绝, “小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在近乎天籁的山环水绕的气氛里度过。每当夜读,无论是窗外雨打竹林,无论是月明中庭,无论是流萤惹草,无论是蛙声十里出山泉,一盏青灯伴我。这正好给放翁的“青灯有味似儿时”作了韵味盎然的补充。当初年少,不识诗味之所在。如今年过六十,一回味这句诗,我就心驰千里之外的黔中山水,乡思甚至是浓浓的乡愁,宛如黄浦江的奔流。大上海的现代物质文明,云蒸霞蔚的繁

13、华,也奈它不得。妻女不解,朋友不解,一致认为我这是农业文明的情结。他们说:“外省人向往上海而苦不得,你落籍上海反而情恋贵州,真是咄咄怪事!”我说:“欧阳修的话: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世人之荣,而今昔之所同也。你们该记得吧?富贵者尚且如此,何况我乃一介文人。乐不思黔,此乃忘本。 ”是的,我之思乡,亦犹外省的上海人思念上海一样,这是情感的回归。女儿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到她这一代,对贵州也许就没有这样的情思了,尽管她认同,她的祖籍是贵州。更何况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贵州味,在我身上,流淌着某种从历史的昨天走向时代的今天的思维激素。因此,我的乡土之恋,与其简单归结为农业文明的情结,不如归结为我对工业文

14、明的反思。从更广阔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构架来说,我对当代西方物质文明给当代的人与物所带来的日益负面作用,感到隐忧。一般地说,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东方尤其是中国,是山本文化;西方的文明重在物质的外验,中国的文明重在精神的内验。因而前者放纵物欲,后者克己修身。物欲的放纵必然是掠夺,必然是耗能享受。修身克己,必然是尚礼俭,必然是耻奢糜。物质和精神这两者,从本源上是唇齿相依,并不排斥文明的发展,关键在于互相截长补短。西方有识之士近年愈益取得共识:人文精神他们主张向东看,面向中国取经;物质的开延,东方特别是中国应向西方取宝。事实上,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6来,采取的正是这个方向,从山本文明转向海洋文明以沿海沿

15、江的开发为龙头,带动内陆和山区,以西方物质的外验文化来丰富、开拓我们内验的精神领地。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在沿海地区代替了商品意识(商品经济不等于“一切向钱看”),赚钱第一代替了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于是,人们浮躁,急功好利,固有的、实践证明不仅昨天、今天乃至明天都必须保存的人文道德、社会的价值尺度几为汹涌的物欲所淹没。虽不能说商业性欺骗到处开花,至少许多纯朴的民风已所存无几。贫困的地区不择手段只想早点脱贫,富裕的地区不分义利只图更富。文化被稀释为大众的流行文化,学校有不少沦为“学店” 。正如海外爱国学者忧心忡忡所指出的:对人的终极关怀只是少数学者的呼吁。我身居上海,常去南方一些城市访问,要说没有负面的深切感受,这是自欺欺人。因而又不能不想到我的故土,赋给我以生命的起源、文化基因的贵州。更不能不惦念生于斯、长于斯、衣食耕耘于斯的乡亲父老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每逢故乡来人,我就问:民风民俗,还像前些年那样纯朴敦厚么?山水风貌,自然环境生态,没有被现代工业文明污染一如江南么?我之所以提这样的问题,决不是向后看。贵州,只有现代化,才能冲破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