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607441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原班级、试室号、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用典,也叫用事,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辞,如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

2、、 “援古以证今” ,其功能主要是使文辞更为含蓄和典雅。 中国古代用典修辞早就有之。在 20 世纪西方文论中,出现了“互文性”的说法,它大体的意思是:一个文本不可能完全是自己的创造,一定是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或是明写,或是化在自己的文章中。其实这个说法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的意思差不多。用典变成了“互文性” ,传统的文学修辞法变为现代的文学修辞法。 那么,用典与社会文化有何联系呢? 首先,用典这种文学修辞方法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正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不断生成导致了用典这种文学修辞。社会精神文化的最初的生成可能是从民间到上层的,下层的百姓在劳动的实践中,由于有感受、

3、有需要,形成了最初的歌谣。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于是拿过去加工,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这种情况一代又一代这样持续下来。而士人从下层劳动者那里“拿过来”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典”了,他们可能增加或减少一些字句,改变一些字句,或者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这过程从广义上说,就是用典。中国士人加工、改造、整理过的最早的诗歌(如诗三百),不断被后人“引用”或“化用” ,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就更是“用典”了。因此“用典”是精神文化生成过程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使“用典”成为一种文学修辞, “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其次,再从社会精神文化的发

4、展看,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是后一代的文化总是从前一代、前几代的文化里面继承一些成分。这继承中,必然要引用前代2若干具体的资料,以说明新的文化意义,这就是典型的“用典”了。若用刘勰的话来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通变”两个字, “变”是根据现实状况提出新主张、写出新篇章,这是对古之变;“通”就是要学习古典,熟悉古典,吸收古典,使“变”建立在“通”的基础上。那么在这“通变”中, “用典”也就自然成为创造中重要的环节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不同,士人崇尚的风气不同,这又区别出“用典”的多少、好坏等。为什么到了宋代,会出现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 ,把“用典”推到极端

5、,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呢?这就与宋代士人推崇的风气有关。他们更看重书本,而看轻了生活,或者说从现实逃向书本领域。黄庭坚生活的时代,现实社会问题堆积如山,如与北方民族矛盾已经十分严重,内部纷争不断,而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解决不了,他们逃向书本是他们与现实矛盾无法协调的产物。这样,黄庭坚看重的是杜甫和韩愈的诗“字字有来处” 。 以上所述,说明了文学修辞中的用典的种种情况,其最深根源仍然在社会文化中。我们不能离开社会文化的状况孤立地来理解文学修辞中的种种问题。 (摘编自童庆炳社会文化对文学修辞的影响 ) 1下列关于“用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

6、辞, 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亦即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 、 “援古以证今” 。 B西方文论中所说的“互文性” ,指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其意思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相似。 C用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引用,直接引用前人言论和事迹,一种是化用,把前人言论和事迹化在自己的诗文里。 D在中国,用典修辞早已有之,然而在西方,直到上个世纪才出现,比中国晚了很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拿过去加工,从而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所以,士人的创作就是不断加工、改造、整理的

7、过程。 B 诗经不断被后人“引用”或“化用” ,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也说明了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 C “江西诗派”把“用典”推到极端,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这与宋代士人崇尚重书本、轻生活的风气有关。 D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造,而且二者密切相关,继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3是继承的变化发展;这当中“用典”是重要环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宋代士人之所以逃向书本,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现实社会问题很多,而且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 B “用典”这种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渊源很深,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各时代不同

8、的社会风气及士人崇尚的不同风气密切相关。C用典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修辞,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引起了中外文论家的重视,所以文学创作应多用典。 D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这句诗中的“塞上长城”是化用南朝大将檀道济被宋文帝冤杀时所说的“乃坏汝万里长城”一语,这就是用典,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4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

9、。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 ”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复加翰林侍读学士。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

10、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 ”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4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 ”再迁吏部侍郎。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节选自宋史宋绶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

11、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 常:依据B.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 除: 任命C.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称: 适合D.事至而应,不亦殆欤 殆:危险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B.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C.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 以献。D.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12、宋绶十五岁的时候,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升为大理评事,任其在秘阁读书。B.当时太后掌权,垂帘断事,宋绶援引旧有制度,上奏书提出不同意见,违背了太后的旨意,后来被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C.宋绶、王曾和许多大臣相继反对皇帝让近臣介绍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做皇后,认为这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皇帝只好作罢。D.宋绶认为祸害往往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来。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2)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5(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

13、首唐诗,完成 8-9 题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杜 甫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注:此诗与登高为同一时期作品。阒(q):寂静,宁静 太向:过于。8本诗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9本诗抒写了主人公心中的哪些苦痛,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4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4 分)(1) ,化为狼与豺。 ,夕避长蛇。 (蜀道难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14、。(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 (4)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5)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 ”。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有关渲染冷落暗淡、萧条僻静氛围的写景的句子是: , 。 (7)凭谁问: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6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 分)百万英镑 马克马克吐温吐温一个豪华房间里坐着两兄弟,这两位绅士忽发奇想:假如一位有头脑、又诚实的外地人落难伦敦,举目无亲,除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一无所有,而且他

15、还没法证明这张大钞就是他的,这样的一个人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大哥觉得那人肯定会被抓住,然后饿死。弟弟却不以为然,他说愿出两万英镑打赌。就在这时,沦落在伦敦街头,破衣烂衫,兜里只剩一块钱的我来了。他们给我一个信封,说打开便知他们的心意。我走到看不见那所房子的地方,打开信封一看,里边装的是钱哪!我急不可待地撒腿就朝最近的小吃店跑,一顿猛吃,一直到肚子实在塞不下东西了,我掏出那张钞票来展开,只扫了一眼,就差点昏倒。五百万!乖乖,我懵了,盯着那张大钞头晕眼花,想必足足过了一分钟才清醒过来。突然我计上心来,把那张大钞递到小吃店老板眼前。老板以为我是故意打扮成这样来跟他开玩笑的,说这点小钱不算什么,我想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从小吃店出来我去找了那两兄弟,想把事情问清楚把钱还给他们,却被告知他们出远门了,得一个月才能回来。我把刚才那信封里的信抽出来,信上说这笔钱借我用三十天,不计利息。这俩兄弟在我身上打了一个赌。假如弟弟赢了,我可以在他的职权范围内随意择一个职位。我对那份美差浮想联翩,期望值也开始上升。不用说,薪水肯定不是个小数目。过一个月就要开始上班,从此我就会万事如意了。转眼间,我感觉好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