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606828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3月一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朝阳区 2016 届高三 3 月一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6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 3.33 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

2、“如意金箍棒”。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 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

3、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 7.57 米,两头宽分别为 37 厘米和 32 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 7 厘米。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海船遇到台2风,靠谱

4、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民间把郑和神化了,抛的锚也就化身为“镇海针”了。不得不佩服写出“定海神针”的这位作者的想象力:因为是棍子,所以能测水深;因为和水有关,所以先归大禹管,后归龙宫管,而龙宫又是号称藏宝的地方。作为全书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这样被安排出不凡的来历。这真是作家匠心独具的功夫。不妨大胆推测一下,这位作者,恐怕和海洋、水运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不要说古代,即便是现代,海船上的各种工具,恐怕一般人也多不认识。只有见过这种东西的人,才编得出这样的细节。(取材于李天飞李天飞讲西游第三回)1根据“材料一” ,下列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一句中的“定子”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5、)A “定子”的“定”是名词,定子是古时候的人用来测量水位深浅的一种工具。B定子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先沉入水中,再通过测量其长度得知水位深浅。C古代船上使用定子,后来演变为船锚,增加了使船只在水面上停稳的功能。D “定子”也可写作“碇子”“椗子”,“碇”“椗”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2第三段中“惊人的巧合 ”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 分)3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金箍棒的“箍” B定海神针的“定”C金箍棒的演变 D金箍棒的原型材料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非凡,出神入化。可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有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丧气。有一句俗话叫“

6、猢狲没棒弄” ,立时威风大减,活画出他那嗒然若丧的神态。可见这根棒非同小可。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披靡。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哪里数得尽!但是却单单让孙大圣选取了一根“金箍棒” ,端的是何缘故?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像今日戏台上镀镍的金光闪闪两头有箍的圆棍儿一条吗?这个棒究竟是什么呢?它果真是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吗?所谓“金箍棒” , “金”就是黄金、金属, “箍”就是两头有箍。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3厉害的一个棒还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吗?我曾考证过, “金箍棒”原本是“荆觚棒” 。 “荆”是一种荆条,这个东西最坚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棱角。中华最古的兵器叫做“殳”

7、,就是用这种荆条做成的八角棒。这就是最早的荆觚棒,跟“定海”其实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这跟桃木有关。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的,现在我们过年贴的春联,最初的原型就是挂在大门左右的两根桃木棒,做成荆觚棒的样子,用以驱邪避怪。荆觚棒在民间传说中讹了音,才变成了“金箍棒” 。这还跟红楼梦有点联系。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着“除邪祟”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老祖宗分下来的,大小不同,作用一致:辟邪。有趣极了,这属于我们的民俗学问。中华民族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小说里面离不开民俗,我们重视、欣赏“四大名著” ,原因复

8、杂得很,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定要加强对我们中华民族基本的理念、知识、道德、观念的了解,然后再读这四大名著,就会左右逢源,更加明白其中的文化内容。(取材于周汝昌金箍棒的本义 )4根据“材料二” ,下列关于金箍棒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兵器,孙悟空本领非凡,全都靠金箍棒。B现在戏台上的金箍棒,材质、色泽和形状,都与其原型不符。C金箍棒其实并没有“箍” ,如果真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了。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都有辟邪的作用。5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一旦:与阿房宫赋中“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中的“一旦” ,意

9、思相同。B嗒然若丧:“丧”读“sn” ,意思是死丧。C辟邪:“辟”与“辟谣”的“辟”读音和意思都相同。D左右逢源:贬义词,形容办事圆滑,在文中属误用。6 “材料二”中的“猢狲没棒弄”是歇后语的前半句,下列是其后半句的一项是( )(2 分)A坐不住 B空欢喜 C没得耍了 D坐立不安材料三金箍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同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宝杖、唐僧的袈裟一样,是身份与性格的重要标记,更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金箍棒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作为治理洪魔的英雄,其行为体现着为天下太平而4牺牲的精神,这说明金箍棒本质上蕴藏着定乾坤、安天下的天性,体现着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这决定了它向

10、善的价值取向。其次,金箍棒全名“如意金箍棒” ,体现着中华文化中万事如意的心理诉求,也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孙悟空是一个石破而生的自然之子,他天生的自由个性与金箍棒相结合,使他获得了话语权,要与玉帝争天庭,表达了当时的人们要求自由、反抗专制的愿望,显示了自由精神的宝贵。此外,被唐僧收为徒弟后,孙悟空运用金箍棒,一路除妖伏魔,这时的金箍棒转变为除暴安良的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理想的法宝。金箍棒是孙悟空的法宝,而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一件令他苦恼的法器。两件器物集于一身,一个张扬自由精神和世俗欲望,一个束缚自由,压抑欲望,两股相反的力量同在一体。作者为什么要构思出这么一个限制自由个性的法

11、器呢?从作者的态度看,他对反叛与自由精神的颂扬是有所保留的,他意识到无限制的权力与欲望膨胀会扰乱社会秩序,会动摇社会基础,金箍棒的威力不应无限放纵,而当受规约。于是他巧妙地设置了“紧箍咒” ,借唐僧之口管束住了孙悟空。“既有棒,何有咒?”这恰是西游记的深意所在,作者通过金箍棒和紧箍咒这对相辅相成的象征符号,表达了一种辩证的思考:个人自由和权力欲望不可任意泛滥,应当受到限制。归根到底,棒咒同体的设置,主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和合”文化意识。中国文化讲求中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对立的消解。“金箍棒”和“紧箍咒”二者的运用都要有一个适宜的度,才能有和谐社会,太平盛

12、世,这符合中华文化的总体价值取向。(取材于杨中举金箍棒与紧箍咒:一对多重文化象征符码 )7根据“材料三”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西游记中的武器,既是人物身份性格的重要标记,也是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B “如意金箍棒”中“如意”二字,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追求自由、反抗专制的理想。C金箍棒象征自由,紧箍象征束缚,两件器物集于孙悟空一身,反映了他对自由的矛盾态度。D “既有棒,何有咒?”一句与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一样,表达5了相同的情感。8关于金箍棒的起源, “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观点不同。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6 分)二

13、、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14、、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

15、?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取材于墨子尚贤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 分)6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 分)例:有能则举之A一举成名 B举一反三 C举国同庆 D唯才是举例:事则不与A患难与共 B与人为善 C欲取先与 D与时俱进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 【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且 乙:而 B甲:则 乙:而C甲:且 乙:则 D甲:则 乙:则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3 分)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B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C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D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13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14文章结尾说:“尚贤者,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