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606577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01:夯实三大基础点,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01:夯实三大基础点,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一、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一、人口金字塔图表的判读,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二、人口问题的区域差异,二、综合分析能力,二、人口增长模式,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三、人口合理容量,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01:夯实三大基础点,1、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因素:,3、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由当地人口出生与死亡决定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出生

2、率减去死亡率即是人口自然增长率。,2、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4、决定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他还有政治、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等。,4、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快。,01:夯实三大基础点,1、人口增长模式划分的依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点、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是出生率、死亡率高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特点是出生率高,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高,在2%左右。,特点是出生率、死亡率低,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低,在1%以下。,

3、人口增长模式一般是从原始型到传统型逐渐转变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一般是从死亡率降低开始,并通过出生率降低完成。,01:夯实三大基础点,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02:突破三个核

4、心考点,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差异及原因,现代型,多是传统型,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 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增长缓慢,增长很快,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政治上的独立 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2、我国整体上属于_型 。城市早已进入_型,农村还处于转变中。,现代,现代,原因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实行计划生育,主要是实行计划生育。,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根据特

5、点,(2)根据数据,(3)根据年龄构成,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根据材料可计算甲市2008年总人口约1300多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小于1%,自然增长率为负,为现代型。,典例剖析,分析:,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2)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 A B C D,甲市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第(1)题中只有上海市符合。,C,

6、根据以上分析甲为低低低的现代型。图中地属于现代型。,A,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是不同的。上海市人口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迁入。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1、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2、人口问题的影响:,人口年轻型:0-14周岁在40%以上。人口老龄化是65岁以上在7%以上,或60岁在10%以上。,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人口增长过慢的影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

7、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但人口数量仍会持续增加,人口增长过慢的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4、我国人口问题及对策?,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大;青少年比重大;性比例失调;老龄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流动量大,人口对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0

8、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就业压力最大的是丁国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丙国 C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的是甲国 D近几年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是乙国,分析:,甲图 20 岁以下的人口最多,呈年轻型,将来就业压力最大;,乙国 30 岁左右男性数量增多,是人口迁移的结果,丙国 30 岁左右的男性数量减少,可能是战争或人口迁出所致;,丁国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大,是一种老年型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D,典例剖析,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1、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容量的数量差异,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

9、少才适宜;,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2、体现的意义,环境人口容量体现的是生存, 人口合理容量体现的是发展。,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容量,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正相关,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正相关,正相关,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分析:,典例剖析,读下图,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分布特点从分布是否均匀 与图中地理事物的相关性分析。,答案:绿洲分布特点:分布不均,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沿河

10、地区。,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并不要求分区分析。,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等,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源中的水资源不足。,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分析:,第(1)题,0-4、10-14岁的人口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所以选项A错误。,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

11、09年的多,B,1982年60岁以上各段人口比重都比2009年低,而0-14岁的比重都比2009年高,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与2009年相当,但2009年的总人口数一定比1982年多,所以选项D错误。,首先要根据选项确定考查的知识与要求,如选项A考查与出生率有关的知识。,看图,出生率与图上人口年龄结构,尤其是青少年人口比重有关。,读图时,注意坐标值,有时要用到数学计算。,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分析:,第(2)题,2009年0-4、10-14岁的比重减小,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变慢,所以选项A错。,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

12、图完成(1)(2)题。,(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B,2009年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比1982年增大,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选项B正确。,2009年青少年的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则为青少年服务的劳动人口会减小,为老年人服务的劳动人口会增加,选项C错误。,2009年25-59岁的比重增加,选项D错误。,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 协调人口与 环境的

13、关系 ”提出自己 的看法。,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分析:,第一问,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要求把“人口数量”做为一方面,把“环境诸要素”做为另一方面;还要表述其相互关系,而不能只叙述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环境诸要素的影响。,答: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 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 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 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 换代等),第二问,要求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即以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的观点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只答一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