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86801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赏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浅谈列文森“儒学观”,PPT制作者:,对我而言,他不仅是一位亲密的友人,更是一个不会枯竭的思想灵感的源泉。与他的交谈也不仅是令人愉快的,并且能够不断地刺激你产生新的视域与观点。,史华慈,魏斐德,杜维明,很自然,列文森对于官僚君主制的描述已经且将会被后来的学者所修正,但是,其尼采式的暗示人们可能将自我的局限强加于他人以服务于自身权力将作为其论述的核心长存下去。如其许多洞见一样,官僚君主制这一概念也将继续提醒人们,悖论旨在揭示真理的一个未知片段。,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一个天才人物写的一部天才的著作,一部现代经典,西方“中国研究”一个时代的 象征。很少有哪一部著作能够引发如

2、此普遍的关注,如此持久的讨论与争论,尽管70年代以来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人们却始终无法回避它所提出的问题。,Contents,目录,作者简介,列文森的儒学大观,现代儒学发展现状和问题,我的小结,1,作者简介,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ather”讲座教授,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他才华横溢、识见深刻、风格独特,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列文森作为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他以一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奠定了其令人瞩目的学术地

3、位。,列文森在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他生前曾经获得过多项重要的研究奖金。他最著名的两部作品分别是: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心灵和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卷本。 作为一名思想史家,列文森不仅精通历史学,还通晓哲学、社会学、美学和艺术。其学术成果和研究特点,为国内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2,列文森的儒学大观,“到了十七八世纪,先前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哲学则被大多数中国思想家公开地抛弃了。那些早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它表明即使没有西方工业主义的催化作用,这个看上去平稳的、传统的中国社会,凭借自身的力量也将迈入一个具有科学

4、取向的社会吗?”,作者在书中的第一部分就以两个问题为开端。,但是将清初的思想家们的经验论与其对唯心主义的科学批评结合起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本身既不科学,也非必然导致科学的产生。,列文森列举了阿贝拉尔的唯民论、培根的归纳经验科学与中国古代经验论者,通过观念对比分析,告诉我们不应该将这些清初的经验论者视为科学家的先驱。它们的思想并不是中国将要产生科学之内在趋势的征兆。此外,作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本能地希望社会稳定,就其意愿而言,它们反对变化的观念和创新的要求。,二、“非职业化”特征,书中举了一例,被明代士大夫视为英雄的宋代著名艺术家米芾就认为,人们不应该谈论书法和绘画的价钱问题,君子不应成为金钱的

5、奴隶。文人对金钱的鄙视即表现出来的对职业化的轻视,正是儒学思想下的社会状态的反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儒家官僚和文人们具备的“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倾向。,在对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的探讨中,作者提到了明和清的绘画。列文森概括的核心特征是业余精神,即文人绘画所具备的“非职业化”特征。据他的研究和发现,明朝末年画界已形成一种风尚:官僚本人就是画家,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那些专业画家却备受冷落。儒家官僚轻视“职业化”,因为“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对于思想表达和获得社会权力毫无益处,相反,“非单一专业化”的儒家人文精神和知识传统则是进身庙堂的必备训练。,伴随着政治变革和新国家政权的建立,共产党开始领导全

6、中国。中国共产党将儒教视为统治阶级的传统,开始进行儒教之外的创新,“非职业化”观念渐趋被“专业化”所取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再是传统文化下的儒生,而成为了现代社会专业化官员群体。,(转变),道家,利己主义,墨家,“兼爱” 利他主义,法家,“外向”的社会 极端,(一)道路指向,三、“中庸”特性,儒家则是“内外”折衷调和的中间取向。,列文森还在“人性”层面上进行对比:在道家看来,自然和个性都是善的,而对法家来说,人性是万恶的。但儒家认为,人性是善的(孟子对此有详尽论述),因而易于教育,或者人性是恶的(荀子对此有详尽论述),因此需要教育。从列文森的比较中,我们能看到儒家介于道家的空无境界和法家相信暴力之

7、间,是另一种“中庸”特性的证明。,儒 家,(二)“人性”,列文森认为,在现代世界里,儒教的“中庸”特性已没有存在的余地,它不再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而成了来自新的权力中心之新精神的对立物。,(从传统到现代),四、“张力”,儒教君主制度,正如作者所分析的,儒教与君主制度之间的这种既相互吸引、又彼此排斥的张力的丧失,是造成中国君主制度瓦解的因素。列文森谈到,尽管太平天国在它自己的时代里没有终结作为社会智慧的儒教命运,但它驱使儒教消除了它与常规的中国君主制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使儒教丧失了那种赋予其特性的东西,即它的活力,并且以其对儒学新的致命的打击。,“从一开始,君主主义和儒学之间的矛盾就存在,而且

8、一直延续了下来。官僚知识分子在为了社会的稳定而支持帝国集团的同时,又常常表现出离心倾向,从而对王朝构成威胁,王朝也因其离心倾向而经常排斥官僚知识分子的力量。”,结合以上,我们能看到儒教与君主制度之间存在着张力,这种张力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最终宣告了儒家官僚已经成为了寄生虫。,五、“博物馆”,可以说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用“博物馆”现象说明儒学思想的现代命运。即认为历史上作为“活生生的社会的产物和思想支柱”的儒家思想,已难以逃脱其“博物馆”的命运,它正愈来愈远离活牛生的历史进程,而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在书的第三卷中,列文森运用“博物馆”这一著名的比喻,借以说明儒家传统的死亡。

9、“博物馆”的比喻代表了列文森另一个“历史”观念,这不是作为“发展”的历史,而是作为“保存”的历史。,就博物馆学的意义而言,陈列品都只具有历史的意义,它们代表的是既不能要求什么,也不能对现实构成威胁的过去。或者说它们只具有“审美”的意义,只能用价值的而不能用历史的眼光来欣赏。,3,现代儒学发展现状和问题,发展现状 “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然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在价值取向、科学精神等方面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极大,较之于早期封建体制下的

10、意识形态来说,儒学不论是就其政治领域的地位还是国民思想领域的统治力来说都是大不如前的。就儒学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比较活跃的形式在公众领域主要是以伦理教育的形式开展,而在学术领域则是以新儒学为代表。在公众领域的伦理道德教育中,儒学所采用的主要是以先秦儒家、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修养之道,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及礼仪伦理的建设。在学术领域,由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开创,后经牟宗三、杜维明等当代学者丰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可谓是当代儒学发展的主要形式。,(一)概述,(二)问题和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儒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发展?,(1)面对现代

11、社会的各领域和各知识流派的强大攻势儒家知识分子采取了消极抵御的态度缺乏主动精神;(2)现代儒学研究者在传播儒学的过程中缺少对现代儒学的认知,容易走向极端,使得传统的儒学走向媚俗化;(3)知识系统的开放与认同危机实际上是所有古典理论和学说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但儒学在这方面面临的危机可能更为突出;(4)儒家传统中实用工具的概念范畴不够发达。,4,我的小结,从以上对当今儒学的发展状况分析中,我们能看到儒学现状不容乐观,挑战随时存在。因此,找寻当代儒学的发展出路十分有必要。综合各儒学学派的研究,我认为儒学的出路在于理论的创构和实践中的运行。,现代儒学发展方向,(一)重建儒学核心价值观,适应时代要求,(二

12、)儒学应全身心的投入生活,跟踪实践,(三)提升儒学理论资质是当代儒学最根本的任务与出路,现代儒学发展方向,(一),(二),(三),现代社会,传统儒学所讲求的“三纲五常”伦理,已经被当今时代所淘汰。因此,复兴儒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儒学核心价值观。,儒学要想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融入到整个社会思想当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儒学必须要保证生活的向度,与人类的社会实践保持连续性对话和互动。,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儒学之所以在近现代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理论资质比较低下。因此,要想提升儒学理论资质就必须提升儒家思想的能力,拓宽其诠释的领域,转变儒学的思维方式。,结 语,从以上对列文森儒学观和现代儒学现状分析中,我们得知,传统儒学已经走向灭亡,成为了“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在列文森的儒学大观中,我们也能看到儒家思想的独特性和历史性,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无论是着眼于历史还是思于当下。因此,如何取其传统性中的糟粕,保留其历史精华,使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不断延伸和发展是如今我们要不断探索的。列文森对儒学发展全阶段的介绍和解释是对促进儒学进步的一份宝贵财富,它将作为重要理论成为儒学发展的奠基石。儒学究竟向何处发展?儒学的出路到底在何处?这些答案将随着时间的沉淀渐渐揭晓,我们拭目以待。不过首先,我们必须要认清儒学发展现状,并不断探究其未来命运。,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