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78696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培基生平及作品介绍(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培基,Exploring,作家生平,张培基系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1年。早年移居上海,在那里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天,他便毅然飞回了祖国的怀抱。那一年张培基先生年仅28岁。 之后,他在华北大学、革命大学学习并参加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张先生1951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历四载。 1955年起他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校(今

2、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执教,一干就是25年。随着该校校址迁移,张家口、北京、洛阳等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0年张先生转业到地方,开始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 1991年退休。,他曾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译顾问,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词典,在当今中国翻译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年来,他一直在为中国翻译杂志的“翻译自学之友汉译英练习”专栏撰稿,这些译文自然流畅并且极具文采,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念,实乃翻译作品的经典,令许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这些译文后来被收进英译中国现代散

3、文选集结出版,不但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文章,而且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目前他还担任英语世界杂志的顾问,同时他也是北京一所民办学校的顾问,作为一名老教育家,他为该校的师资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张培基在译坛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他的译著和专著 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长期以来海内外一直有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早在1992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的金圣华女士就撰文“张培基教授“,称对张先生所著的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和习语汉译英研究两本书“印象十分深刻“。被许多高校选定为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的英汉翻译教程也是由张

4、先生主编的。该书自80年初版以来已32次印刷, 印数达100多万册。 另外,暴风骤雨、阿诗玛、春蚕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先师孔子、中国画、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等对外发行的著作的英文 稿都是经过他反复推敲亲自审定的。总而言之, 张培基先生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 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培基先生译著年表与著作年表,1955 年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载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 1960年 曹禹明朗的天(外文出版社) 1962年 杨植霖王若飞在狱中(外文出版社) 1984年 王士菁鲁迅传(外文出版社) 1987年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外文出版社) 1999年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1964年 习语汉译英研究(商务印书馆) 1964年 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商务印书馆) 1980年 英汉翻译教程(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4年 The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ers Handbook (汉英口译手册与加拿大马拉斯匹那学院方面合编) 2003年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年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三)(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 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译者主体性看张培基散文翻译,目前中国的翻译家大都在从事着英语作品汉译的工作,很少有从事汉籍英译的翻译家,而张培基教授是独特的一位,

6、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其中所选作品都是中国五四运动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散文名篇,篇篇都饱含着鲜活的思想,经典译作饱含其翻译风格,体现其翻译理论,可以说该书为中国学者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典型实例,翻译风格,一、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 从理论上说,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相比,英语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也就是所谓的“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 。而汉语以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等短句居多4 (P48 - 49) 。可见,在汉英翻译中,使用英语长句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符合语言规律的。 但在张先生英译的散文中,英语短句却屡见

7、不鲜,正是这些短句的使用,形成了张先生译文“质朴”的风格。,差不多先生( Mr. About - the - Same),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 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Mr. Cha Buduo has the same physiognomy as you and I. He has a pair of eyes, but doesnt see clearly. He has a pair of ears, but doesnt hear wel

8、l. He has a nose and a mouth, but lacks a keen sense of smell and taste. His brain is none too small, but he is weak in memory and sloppy in thinking.,二、用词简单、通俗,张培基先生在翻译散文时, 很少使用生僻词( big words) ,主要使用普通的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以达到言简意赅。1.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His brain is none too small ,but he is weak in m

9、emory and sloppy in thinking.,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His hands held on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atform ,his legs huddled up and his corpulent body tipped slightly towards the left. In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 he first put the tangerines on the ground, climb

10、ed down slowly and then picked them up again.,精心选词,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

11、verie. Aware of its fleeting presence, I reach out for it only to find it brushing past my outstretched hands.,Transient: 暂短的,转瞬即逝的即逝的 (continue only a short time ),Go by: 逝去,过去 (to pass),题目 “ 匆 匆 ” V1:The Transient Days V2:Days gone by张梦井译,画龙点睛,1.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认识。His surname is Cha and his given n

12、ame is Buduo,which together means “About the same”. He is a native of every province, every county and every village in the country. 2. 不要抛弃学问 -胡适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不要抛弃学问”在这里是“不要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因此不能直译为 Never Give up Learning.,作品分析,1.张培基先生追求的是再现原文的神韵,所以张先生在翻译时始终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上,透彻理解原文,增益和删略恰倒

13、好处,使原文潜层语意得到充分演绎。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老舍故都的秋) 译文: The same depth of implication is found in the ancient saying that a single fallen leaf from the wutong tree is more than enough to inform the world of autumns presence. 译文在句式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叶“的涵义是“落叶“。这一个微小的地方也没能逃过张先生的眼睛,所以译文中“叶“被译成falle

14、n leaf。原句中“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可以理解为“大约也就是有这些深沉的涵义“。而根据上下文可以领会“大约“只不过是一个口头语,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不多,可能但不确定“所以该词可以不必译出。而“遥想“这个词的含义已被前文的ancient saying表达出来了,所以翻译时也可以删略。more than enough是增益成分,准确表达出了“人们一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的肯定的口气。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地道的英语表达法。,2. 张培基先生的译文也不失雅致,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完美的统一。例句如下: 昨晚上甜蜜的私语,今朝的清冷的露珠。(郭沫若路畔的蔷薇)

15、 译文: Last nights whispers of love, this mornings drops of cold dew. 译文与原文在结构上对称,在形式上都采用两个词组并列的的方式。上句六个音节,下句为七个,念起来朗朗上口,如诗一般。另外“甜蜜的私语“被译成whispers of love,舍形取神,一语道出了原作者的真正所指。,3. 幽默与诙谐是一种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语言艺术。但是在做翻译时,很多译者在这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张培基先生则技高一筹。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这些奴才的缘故。(聂绀努我若为王) 译文:Methinks the world

16、is very much in need of reform simply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these flunkeys. 原文中“者“字的使用是为达到一种调侃讽刺的效果。张先生对语言是非常敏感的,他选择了methink这个古体词,生动再现了原文的情感。,排比结构的翻译 4. 忠实、凝练可以说是张译的一个特点。 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 - 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许地山落花生) 译文: That exhilarated us children and our servant girls as well, an

17、d we soon started buying seeds, ploughing the land and watering the plants. We gathered in a good harvest jus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是一个排比结构,表现出“我们“说干就干,急迫又忙碌的情景。如果译文也译为排比结构“Some bought seeds, others ploughed the land and still others watered the plants.“则显得节奏缓慢,语言也拖泥带水。这里张译采用了start + ing 形式,一方面使得语言简练,另一方面在视觉上增添了动感,仿佛把读者带到了孩子们风风火火的劳动现场。另外,此句中“居然“一词看似漏译,但这种“惊喜“的感觉已被“good“和“just after“两个词以及句末感叹号传达得非常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