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76664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念(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学一做”专题党课: 回顾党的历史 坚定党的信念,讲课人:xxx2016年x月xx日,回顾党的历史 坚定理想信念,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屈辱历史(1919 1921)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历程和选择(1921-1949)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19491978) 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新阶段的光辉历程和党的信念的升华(1978至今)(19782015) 五、新理念、新思路、新台阶是中华崛起的必然,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屈辱历史,1.半殖民地办封建的晚清时代及有识之士的追求和奋斗。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国战败开放5口通商;

2、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放 11处为通商口岸.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华民族处在民族危亡之中,圆明园美丽风景,瓜分中国,帝国主义,1867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 1877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

3、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瀛台,同时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 赔偿10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而清政府表示中立。,2.辛亥革命的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中国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既成功,又失败了”,是,原因:它是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建构一个 新的社会结构,在帝国 主义和封建势力压力下,做出了妥协与退让。,成果旁落,无论是农民

4、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有不可能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华民族的民主革命必须要由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北洋政府,3.“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历程和选择,z,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共产国际的建立,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组织基础,环境基础,使党的诞生,

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以第一次国共合作,3、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虽然低调,但却在危难中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标志着由共产党领导的、以无产阶级为主要力量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了序幕,中国革命进入为期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1924年在共产国际(还有美国)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

6、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起的针对中国国民党政策的武装起义,史称”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秋收起义爆发。,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了工农红军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并初步形成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开始由城市

7、转入农村。,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正确领导下,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3.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0月间,蒋介石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西安事变,逼蒋 抗日。,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

8、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革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西安事变:,4抗战胜利和国共分裂(解放战争),抗日战争(1937.7-1945.8),拉开了国共合作共同开始抗日的序幕,也是自发生难忘而又耻辱的九一八事变以来,开始了正式全面抗日。,卢沟桥事变,国民党起到重要作用:牺牲的高级将领张自忠、佟磷阁、李必蕃等就高达200多人,阵亡士兵也高达400万。中共只牺牲左权、杨靖宇及彭雪枫,军队由3万扩张到100多万。,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1)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维持 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3)在敌后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1949)

9、,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战败后退往台湾。,5.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生命的代价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者剥削的历史,也标志着党领导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使中国人

10、民由奴隶变成了主人,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中国人民又拥有了曾经拥有但失去百年的民族尊严。,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1.向社会主义探索(1956-1966)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2.文化大革命(1966-1976)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下,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运动(1966.51976.10),1966年月,以批判海瑞罢官为导火索,以五一六通知为标志,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不

11、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是一场由党的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四人帮”前钻后跳,蝇营狗苟、阴谋、诬陷、打击、迫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徐向前等革命功臣篡党夺权),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3.历史转折(1976-1978),1976年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邓小平逐步复出。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开始了新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新阶段的光辉历程和党的信念的升华(1978至今),建立经济特区政策复关和加入WTO政策,建立证券市场西部大

12、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前取消农业税,五、新理念、新思路、新台阶是中华崛起的必然,“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来制定。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回顾党的历史 坚定党的信念,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和锐意改革,不但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还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路漫漫其修远兮,党将孜孜以求,继续为民而进取。,回顾党的历史 坚定党的信念,祝愿党的事业蒸蒸日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