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74263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师大版九年级第五册第15课,北京市航天中学 刘金萍,努力实现社会和谐说课,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目标说明,教学过程说明,教学设计的创新说明,学生活动的说明,1、本课设计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本课设计符合课程基本理念要求。2、本课设计依据的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

2、华”部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说明,本课是初三教材第五单元第15课内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追求理想,和谐共进”。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15课是学习16课“在奋斗中实现理想”、17课“通往理想之路”的基础。,(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说明,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作为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并从现在开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现阶段最基本

3、的国情、国策和战略,同时了解坚持正义,维护公平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构建和谐社会,学生理应能接受和理解。渗透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此学生可能体会不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精神,使他们能够真正全面投入到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的行动中去。,(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说明,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增强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能够主动参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

4、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知道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畅想人生,设疑导入,穿越时空,探讨小康,社会发展,需要和谐,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畅想人生,设疑导入,王某:中考志愿师大附,8年后成为医生,月收入15000,希望身边有更多的好医院与更多的好医生,工作效率提高,工

5、作时间减少,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们都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生病率减少,期盼医疗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制定中考目标,畅想8年后的我。(个人职业、收入、生活环境、对未来社会的憧憬等),同学们的理想都是美好的, 希望大家都能实现理想!,畅想人生,设疑导入,回顾历史:1、1840年至1949年,是什么阶段?2、人们的理想是什么?,1840年至1949年是民主革命时期,人们的理想是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告别战争,实现和平。,使用历史学科知识,打通学科界限。,畅想人生,设疑导入,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追求也不断提高,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理想是不同的。任何有志向

6、的中国人,只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现在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呢?,1956年至21世纪中叶,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思考: 1请大家归纳一下,每个同学的理想有什么共性? 2如果大家的理想都实现了,自己、社会、国家会有什么变化?,1自己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指数提高。 2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畅想人生,设疑导入,个人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理想是一致的。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7、家。这是时代的产物,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畅想人生,设疑导入,如何实现共同理想,阅读教材P129至P133,完成几个问题:,1、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分别是哪三步?2、找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实现的时间,从而确定目前我国的小康是总体小康还是全面小康?3、从总体小康标准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几项?4、在“8年后的我”的作业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面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作业进行补充。,穿越时空,探讨小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第一步,实现温饱,第二步,实现总体小康,第三步,头20年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穿越时空,探讨小康,1980年到1990年,20世纪末,21

8、世纪中叶,总体小康水平基本标准,(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试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9、;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穿越时空,探讨小康,从人口看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状况,12.34%,12.82%,2000年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人数74.84%,未达温饱和小康的人数,接近小康水平的人数,穿越时空,探讨小康,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针对上面这些问题,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穿越时空,探讨小康,总体小康

10、与全面小康的比较,穿越时空,探讨小康,我国东西部的差距,穿越时空,探讨小康,我国城乡差距,穿越时空,探讨小康,2004年城乡收入差距为3.2: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穿越时空,探讨小康,课后延伸:感受小康生活,请大家回家后分别采访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心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听他们讲一讲过去的事情,并请爱好绘画的同学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你心中的小康生活,爱好摄影的同学可以通过你的摄影作品表现,爱好作文的同学用你的笔写出来,爱好音乐的同学可以自己编写一些相关的歌曲,作业不拘形式。,穿越时空,探讨小康,尽管我们的国家在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实现全面

11、小康,但现实和理想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请看几组图片。,食物浪费,水资源浪费,环境问题,腐败,贫富差距,教育不均衡,看了这几组图片你的感受,电影非诚勿扰中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请同学们看书P126引言,了解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向往和追求和谐社会,现阶段,国家又是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并把它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发展,需要和谐,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联系,针对上面这些问题,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12、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社会发展,需要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对“全面小康”的坚持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它们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和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

13、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社会发展,需要和谐,结合前面不和谐的图片, 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刚才我们看到了在通往理想之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流还是比较和谐的,如:托举哥;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等。国家每年都在切实解决全国各族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对城乡、区域不均衡问题高度重视起来。,强化新课标新增教学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4、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8年后,也就是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时,我们将成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能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将你想做的事情记录在“8年后的我”中。,越来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来越来越好来 活得有奔头人会步步高,想做到你要努力去做到 越来越好,来 越来越好,来 越来越好,来,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 婆媳和了家庭暖了,生活越来越好 孩子高了懂事多了,学习越来越好 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

15、来越好 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该得到你就争取要得到 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学生进一步完善“八年后的我”,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1,参加志愿者活动,努力学习,在家庭中在学校里在社会上,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尊敬长辈,做能所能及的劳动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关心集体,爱护共物等,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活动说明,本节课共四个教学环节,在课前布置了学生活动,让学生制定中考目标,畅

16、想“8年后的我”。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第一环节:畅想人生,设疑导入。学生通过分享同学们的理想,自然得出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第二环节:穿越时空,探讨小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比较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了解全面小康及三步走的相关内容。第三环节:社会发展,需要和谐。学生通过比较小康与和谐社会提出的时间,认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紧密联系。第四环节: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学生通过修改“8年后的我”,进一步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设计的创新说明,1通过“8年后的我”这一作文贯穿课堂始终,这一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学生能够自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2认真比较新旧课标,对新课标中新增内容“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进行精心设计。在第二、三环节中都有所涉及,强化这一知识点,引起学生重视。 3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识,结合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配合音乐教学,烘托课堂气氛。 4板书设计新颖,将本课重点共同理想、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古代“和合思想”联系起来,最终形成和合二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