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72233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纪律(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和纪律,主讲人:刘景辉,所谓政党的指导思想,是指一个政党用以指导自己一切活动的理论体系,是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任何阶级的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活动的。政党的指导思想是统一政党成员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什么是政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大修订的章程中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未作变化。,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

2、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而客观事物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因此,马克思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自身不断地发展。,江泽民同志2000年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恩格斯精辟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马克思主义, 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核心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政

3、治经济学: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科学社会主义:核心观点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是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两个必然”、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伟大贡献: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空想的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二)列宁主义,伟大贡献:指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是关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学说,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在帝国主义阵线最薄弱环节的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一国胜利说

4、),(三)毛泽东思想,伟大贡献: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揭开了第三世界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开创了中国无产阶级崭新的革命道路;(落后国家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根本点

5、和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自力更生,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毛泽东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建国后总结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创立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

6、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思想;(2007.10.1510.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1.邓小平理论,伟大贡献:基本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阐明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落后国家的建设理论),2.“三个代表

7、”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伟大贡献:着眼于党的建设,尤其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党”这个根本问题。,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理论的科学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现阶段中国社会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

8、问题。,结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发展阶段和三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大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个方面的伟大觉醒,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党”科学发展观:“实现什

9、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邓小平理论1.产生的条件,(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首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根据之一。,1985年,邓小平非常敏锐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

10、5页) 。,其次,世界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又一时代根据。,科技革命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时代主题转换、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32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有过顺利发展的时期,也经历过曲折。如:,顺利:一化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

11、51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土地改革;“一五”取得巨大成就等。,曲折:大跃进;一大二公;浮夸风;共产风;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破坏等。,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依据,邓小平理论正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兴起;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它的一般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则构成它的特殊理论基础。,“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 、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提出理论命题阶段。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构建理论轮廓阶段。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形成理论体系阶段。第四阶段:从199

13、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是丰富理论内容阶段。,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1)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体系的三条基本标准有没有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并把它贯穿于全部理论的始终有没有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有没有围绕中心问题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2)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的依据,有贯彻始终的哲学理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理论基础的主要表现 坚持“实事求是” 观点是哲学的唯物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客观规律)是哲学的辩证法(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哲学的认识论(研究、探索、实践、认知规律性的过程), 坚持

14、“对立统一”观点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先富、后富、共同富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事物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个主要矛盾,一个中心) 坚持“生产力”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 坚持“人民群众”观点(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人民赞成不赞成;对人民负责;“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步走”战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十分突出的中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社会主义初

15、级阶段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有一系列基本观点(见下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战略、祖国统一、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基本问题 理论突破 涵盖领域 核心,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 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中国特色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改革论 对外开放论 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党、人民群众、军队 一国两制论,经济政治 科技 教

16、育 文化 民族 统战 军事 外交 党建,什么是 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新境界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这条思想路线指引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实现了三次思想大解放:,主要通过四个“新”来理解:,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2)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新水平侧重于理论内容上的新。在邓小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的新内容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最具独创性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