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69587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课堂优质课(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怎样?,自主探究(P42-46),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注意3点:,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的性质:是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 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分

2、 类,1)蜜蜂采蜜,4)工人养蜂,3)猫捉老鼠,6)学习三个代表,5)商鞅变法,7)“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观念,8)演员演戏,9)秦始皇焚书坑儒,4、5、8、9、10,实 践:,2)读书,10)“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行为,再判断:,(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青原区至东固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85.67km,项目总投资3亿元,起于青原区行政中心与105国道交汇处(吉安赣江大桥东桥头),终于东固畲族乡与兴国交界处,途经富滩镇、值夏镇、文陂乡、新圩镇、富田镇,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沥青 砼路面。其中,起点至富田镇

3、段,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12m;富田镇至长镜段,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10m;长镜至终点段,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8.5m。预计2018年完工。,为何修建青东公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青东公路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修建青东公路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客观事物、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受历史条件制约),2、实践的特点,(1)客观的物质性,构成要素,过程,结果,

4、主体 手段 对象,客观的,受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制约,体现唯物主义观点,(2)主观能动性(即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处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体现辩证法的观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 、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 、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 、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 、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2、我国通过制定“十一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 、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 、主观与客观

5、相一致的活动 C 、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 、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单项选择,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见导学案讲案探究一),实践与认识

6、的关系?,认识从何而来?,到何而去?,由何发展?,由何检验?,镜头一:走进医学,镜头二:走进科学,镜头三:走进自然,镜头四:走进地理,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手术,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后来华佗听说吃了洋金花会人事不省。他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镜头一:走进医学,认识从哪里来?(见导学案讲案探究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7、,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镜头二: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

8、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镜头三:走进自然,(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

9、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镜头四:英国十岁聪明女孩,凭地理知识救百人,据英国媒体2005年1月1日报道,这个英雄小姑娘名叫蒂莉史密斯,只有10岁。聪明伶俐的蒂莉对世界地理有着特殊的爱好,圣诞节的两个星期前还在学校专门研究了“巨浪”,堪称一个小专家。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穿着泳装的蒂莉发现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观察力敏锐的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惊涛骇浪,很有可能在顷刻之间把整个海滩给吞

10、没。于是,焦急万分的蒂莉就让她的爸爸妈妈动员沙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当疯狂逃命的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的地方时,海啸的白色巨浪已经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让站在高地观看的人们吓出了一身冷汗。,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上述材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 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吃一堑,长一智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书到用时方恨少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

11、遛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目的,来源,动力,动力,来源,检验标准,检验标准,检验标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梳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

12、,巩固练习:,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

13、行的活动,C,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6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

14、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7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9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B,【2014江苏卷】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

15、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2013四川)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B、 C、 D、,答案C解析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否认实践的作用。,【2014大纲卷】30.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