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7362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训练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古代诗文阅读一、古代诗文阅读(27(27 分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A A 组组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 分)(1)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李密陈情表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乍暖还寒时候, 。 (李清照声声慢 )(6)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 (6 分) (1)夙兴夜寐(2)君子生非异也(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4)谁家新燕啄春泥(5)最难将息(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每处 1 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B B 组组1补写

2、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人命危浅, 。 (李密陈情表 )(3)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4)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5)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 (6 分) (1)锲而不舍(2)朝不虑夕(3)心远地自偏(4)春光融融(5)山河破碎风飘絮(6)伤心秦汉经行处(每处 1 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二)文言文阅读(15 分)A A 组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饮泉亭记【明】 刘基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

3、,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 ,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2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

4、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

5、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诚意伯文集卷六)【注】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卒与刺史相先后 卒:最终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乱C.而不假乎外 假:借助D.贪相承习为故 故:缘故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 (3 分)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

6、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B.第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沽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3C.第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D.末段指出以“贪”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僧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5.把文下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 分)(2)人心之贪与康,自我

7、作之,岂外物所能易钱?(3 分)2.D(故:惯例、老例) 3.B (与吴刺史无关;是作者对于“人之好名与好利”的议论;是对吴以时品行的赞扬) 4.C (“吴刺史冒死饮泉”这一说法于原文无据) 5.(1) (3 分)有人指责他矫情(或译为“故作姿态” 、 “掩饰真心”等也可) ,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 (得分点:“或” 、 “病” 、 “然”各 l 分)(2) (3 分)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字物)所能改变的吗?(得分点:“自我”l 分, “易”1 分,反问句式 l 分。 )【参考译文】 从前西晋有一个廉洁的官员,名叫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经过贪泉饮

8、水,赋诗说:“古人说此水,饮一杯值千金。如果让伯夷、叔齐来饮,应当是始终不变心的。 ”后来吴隐之最终以其廉洁自律而终其一生。后人称道廉洁之士时,也一定会称(他)为“吴刺史” 。元代宪副吴君任职广西时,把(贪泉边)的亭子命名为“饮泉” ,是钦慕吴刺史的(缘故) ;而宪副的廉洁,最终可与吴刺史相提并论。至正十四年,宪副的孙子吴以时,拿着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写的“饮泉亭”三个字,来征求我的意见(向我求取文章) 。我过去看过前人谈论吴刺史饮泉的事,有人指责他娇情(或 “故作姿态”, “掩饰真心” ) ,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君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树立榜样,能用来培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的

9、, (大家)都应当看到并且学习,又怎么可以指责并讥讽他呢?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是上天决定的,不可以凭借人力争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恶事或善事,却是由自己决定的。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 )所能改变的吗?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说是喝了的人会死,我却奋发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冒死饮用,死亡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怀抱必死的念头而勉强饮用,这就是矫情,这是没有好处而是沽名钓誉,那么君子就会指责并且不去做这样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义充实,要用礼仪确立,用刀剑逼迫却不被不义之行所屈服,面对如汤似火一样的险境而不被不义之行所撼动,那难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吗?人们

10、喜好名利,都是彼外物所蛊惑, (好名与好利)只要有一样,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4稳固,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像吴刺史这样的人,我知道他决不是矫情来沽名钓誉的人,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所以(他)饮了泉水来昭示世人,让人知道贪婪与廉洁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让那些表面上追求名声然而内心贪婪污浊的人,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这就是所说的扶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真的是能够使愚顽的人开启心智,使懦弱的人变得自立,他的功绩不在伯夷、叔齐之下啊。番禺在岭峤之外,距离天子最远,所以在当地做官的人,能够放纵贪婪之心,贪婪互相相沿袭,成为惯例,百姓没有可

11、以归罪的对象,于是让泉水承担(这个罪名) , (喝了贪泉之水的人会变贪)这是怨恨激愤的人的说法。吴刺史这种行为,不只是使岭外之民开始蒙受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让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苍天的踢物。一个刺史的职位如果能有合适的人(来担任) ,那么百姓与万物都蒙受恩赐。啊,真是伟大啊!吴以时崇尚高尚的气节,敢于直言,看见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B B 组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一 5 题。游丰台记清方苞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

12、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

13、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选自方苞文选 ,有修改)注醼:同“宴” 。 遘:遭遇。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5A.未得一造观 造:到,往B.五色间厕 厕:同“侧” ,旁边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

14、之适者 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乖分 乖:分离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 ) (3 分)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扃闭不得入 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A. B. C. D.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D.本文

15、语言古雅、精炼,无秾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 (3 分)(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 (3 分)2.B(“厕”应为“混杂” “间杂”之意)3.C (只是说明丰台的居民以种花草为生,句是当地人介绍丰台以前的种植情况)4.B(不是在道旁老树下饮酒,而是在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里)5.游玩的人只是羡慕他们往日听到的(美景) ,于是(因此、因而)纷纷赶来聚集(在这里)罢了。 (特:只是;艳:羡慕;而:于是、因此、因而。三个语言点各 1 分)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