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7187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第一次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水一中天水一中 20112011 级级 2013-2014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第一阶段考试试题语语 文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 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

2、,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 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 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 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 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 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 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 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

3、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 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 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 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 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 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 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

4、格 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 素质方面。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 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 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 不言之教”(老子语),后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 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

5、往 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 己的美学理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 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 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 价值的尺度。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 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 出表现。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 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

6、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2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 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 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 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 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 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 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 D中国

7、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 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 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B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 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C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 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D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

8、之谓易”便是这种 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 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 B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 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C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 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 D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 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 二、古

9、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饮泉亭记 【明】 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 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 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 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 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 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

10、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 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 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 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 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 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3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 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诚意伯

11、文集卷六) 【注】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卒与刺史相先后 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乱,迷惑 C.或病其为矫心 病:疾病 D. 惟其知道 道:道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 分)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

12、亭命名等事情,为下 文议论张本。 B.第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 匡正世风。 C.第段中作者假设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但这不是大丈夫之所为,这是为了 印证吴刺史的行为不是矫心。 D.末段指出“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表达了作者对吴以时求取文章行为的称赞。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4 分) (2)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

13、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8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 分)答:_9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 ,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归去来兮辞4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 、四(12)两题中选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

14、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奸 臣 安 勇 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岳小 湖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岳忠良从秦松的 头看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 物递过去,礼貌地叫了声伯父。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 把秦松晾成了一根呆木头。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

15、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这时, 岳忠良去而复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 又冷冷地哼了一声。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 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岳小湖听他这么问, 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 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 系。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 象来。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 岳忠良借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好自为之!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等着 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奸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 特别出色。不时地,秦松会问岳小湖,你爸还认为我会变成奸臣吗?岳小湖的回答每次都 一样,我爸说了,你迟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