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7057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石门一中 2015 年下学期高一单元检测语文试卷第第卷卷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 ;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

2、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

3、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2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我们总以为汉语

4、、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

5、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选自新湘评论2013 年第 24 期,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 A.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D.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2.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B.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

6、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C.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3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二、古代诗文阅读(36

7、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

8、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对

9、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6.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大喜” “见燕使者” ,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说明荆轲料事准确, 突显其“智” 。 B.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

10、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C.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 分)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诗词,完成 89 题。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

11、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8.这首词的上下阕的写法跟课文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5 分)9.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哪些句子间接地表露了引退的思想?(6分)5(三)文学常识及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各句空缺的部分。 (6 分)(1) 沁园春长沙上片描写眼前秋景,下片转入对往昔生活和“同学少年”的回忆, “ , ”两句起了很好的承接过渡作用。(2) 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详细的 体史书;史记开创的 体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3)战国时荆轲在易

12、水边慷慨而歌的“ , ”至今仍激荡人心。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把选答的题号填在答卷相应横线处。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把选答的题号填在答卷相应横线处。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大题计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这里是新诗的故乡这是一座诗的校园,诗歌的花在这盛开。先前,在红楼的花坛和人行道旁,也在汉花园宁静的院落中;当校园迁徙到遥远的春城,

13、诗歌的花依然盛开在翠湖边。随着时光的推移,在勺园,在朗润园,也在燕园的垂柳依依的湖滨,依然延续着诗歌的花事,每时每地,开得灿烂、也开得浪漫!这里从来是诗的国土。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在这里星月交辉,从来都不乏知音和吟者,这些来自故国和异邦的诗的精灵,在这里繁衍了鲜艳的诗之花。现在要说的是有别于前二者的新诗,一种适应着时代呼唤的新型的诗。胡适先生是“尝试”新诗的第一人。一个夜晚,月光透过窗帘,洒了满地。先生立于窗前,他感恩似的低语:“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的哀怨,过来的情思。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情愿!”沈尹默先生好像是受到了感染,他吟的也是月夜情怀:“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

14、着。我6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白话写诗,对于那些习惯了文言写诗的人,不免显得有点生,有点涩,有点“乏味” ,但用的是全新的语言,却是全新的感受,全新的气象。有人开了风气之先,就有人接着做推动风气的事。北大的人,就这样破天荒地开启了新诗的闸门。教授们和学生们好像是飙着劲儿,开展着新诗的赛事:先生们办了新青年 ,首先发难登了新诗;学生们不甘落后,也办起了新潮 ,也大量地刊登新诗。 新青年也好, 新潮也好,都是新思想、新文学,也都是新诗的园地。北大是属于诗的,从这里走来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诗人,他们走来了,又走远了,留下了诗的神采和芬芳。这些北大诗人,他们的名字组成了一长串明亮的星辰。

15、他们几乎涵盖了一部中国新诗史。很难设想,要是抽去了北大以及与北大有关的那些诗人,一部中国新诗的历史是否还能成立?正是因此,林庚先生才把北大比喻为新诗的摇篮摇篮旁的母亲的心。北大从来也不曾辜负诗歌的抚慰和托付,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月夕花朝,这里的诗之花依然灿烂地绽放着时代的芳香和美丽。从周作人到康白情,从徐志摩到冯至,从废名到汉园三诗人。这个诗歌原野散发的芬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一贯尖锐凝重的鲁迅也写诗,从旧体诗到新诗,再到野草 ,从而使他的作品融进了诗的柔情,连专擅小说的沈从文也把诗带进了他的湘西风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情调。在中国诗歌复兴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大师生也始终站在引领新诗潮崛起的前列,一直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一路诗歌行进的鲜明足迹,一直激励着世代的北大人,他们与中国诗歌共命运。正是因此,作为这一光辉事业的后续者,他们不论是曾为诗人,还是曾为研究者,从来没有忘记这一庄严的使命。现在奉献给诸位的诗歌小册子诗歌北大 ,原是为印证这一切而印制的。它不仅是一个总结,一种纪念,我们希望它还是诗歌原野的向导和馈赠,一种答谢和感恩。有幸得到它的人们,要是因而拥有了关于诗歌与北大历史渊源的一点认识,对于我们这些编者而言,那就是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