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6124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东省、阳东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雅中学、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阳东一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本大题本大题 8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泥淖 悼念 绰约 掉以轻心 B棘手 嫉妒 缉拿 开门揖盗 C攻击 功绩 公祭 保障供给 D清贫 频繁 妃嫔 濒临绝境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 通过勤学苦练,博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最终成为一代 “书圣”。他

2、的字力透纸背、遒美健秀。他写的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的千古奇作,这 是无庸置辩的。王羲之在书法界的地位可以说是古今独步、无人超越,其作品古往今来均 是人们梦寐以求、趋之若鹜的藏品。 A、独树一帜 B、力透纸背 C、无庸置辩 D、趋之若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 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B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制机制缺失,监督管理 不严有关。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3、。 D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 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 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似乎只是和作家、学者相连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 而拒普通人于门外 A. B C 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丽” 。 B老吾老以及

4、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名词,北边。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响:名词作动词,发出响声。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多于市人之言语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305 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B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西汉时期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标志 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

5、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 “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 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8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 B而不知其所止 谁得而族灭也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鹏之徙于南冥也 D汝其善抚之 汝其勿悲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3434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共 21 分。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

6、膂力绝人,好 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 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 “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 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 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 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 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言必

7、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 吴为东观左丞。 及吴平,王浑登建邺宫酾酒,既酣,谓吴人曰:“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 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有惭 色。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 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 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 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选自晋书周处传,有删改) 注 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著名学者,吴国大将军陆逊之孙。 吴平:晋

8、 武帝咸宁六年(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王浑:魏国大将军王昶之子,魏 国被篡后在晋朝做官,在西晋灭吴之战中担任主帅。 入洛:进入西晋首都洛阳,指 归顺晋朝。新平:雍州新平郡(今陕西彬县)。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膂力绝人 绝:超过 B今时和岁丰 岁:年月 C具以情告 具:全部 D古人辞大不辞小 辞:推辞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处乃入山射杀猛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B欲自修而年已蹉跎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何忧名之不彰 之二虫又何知 D以母老罢归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周处办事果断

9、、自有主见的一组是 ( ) 若此为患,吾能除之 乃入吴寻二陆 抚和戎狄,叛羌归附 详其枉直,一朝决遣 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 乃先之楚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处年少时不拘小节,放纵情欲,是地方上的捣乱分子。他也明白自己被乡人厌 恶,所以想改过自新。 B周处找到陆云,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他。陆云用“古人看重及时改过自新的行为” 这一道理来鼓励他要立志。周处听后变得勤奋好学和守信自律。 C周处担任新平太守的时候,郡中有拖了三十年还没有判决的案件,周处详细了解 其中的是非曲直,很快就判决了。 D周处到楚郡后推行教化,又把无主的尸体以及遗弃在野外的白骨

10、加以埋葬,受到 老百姓的赞扬。 13请用“/ ”为下列文段断句。(3 分) 云 曰 古 人 贵 朝 闻 夕 改 君 前 途 尚 可 且 患 志 之 不 立 何 忧 名 之 不 彰 处 遂 励 志 好 学 言 必 忠 信 克 己 1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三害未除,何乐之有!(3 分)_ 亡国之戚,岂惟一人!(3 分)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8 分)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释】 敕使:奉皇帝之命出来办事的使者。热官:显要的官。帏箔:布幕

11、和帘 子。屏:屏风。中酒:醉酒。 15(1)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官军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三)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6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杜牧阿房宫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苏轼赤壁赋) 清风徐来,_。举酒属客,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三、论述文阅读,本大题三、论述文阅读,本大题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212 分。分。 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清明节,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

12、逝者,追思先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时代 的发展,传统的习俗如烧纸钱等也有了变化。诸如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4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在以清明上河图闻名的开封,昨 天举行的 2009 清明文化节,诸如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 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这幅行 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从扫墓的习俗看,清明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节日。又因为,寂静 的春天,万物吐故纳新,满地都是生命的芬芳,都是刚刚苏醒的泥土的气息,在这样美好 的季节,人们怎能不去怀念那些不能与之

13、分享良辰美景的逝者?而且,于国于家,总有一 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 然而,清明带给中国人的意象与价值,远不应止于此。虽然今天,它在名义上只是一 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 从时间上看,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 史。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只是到了唐玄宗年间才与寒食合并,渐渐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 人的节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也渐渐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与内涵。 如有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 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与“政治清明”等 三重境界: 其一是来自天地自然的“清

14、明”。正如“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 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回想人世间的万般美景, 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更让人心旷神怡? 其二是来自心灵境界的“清明”。哲学家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 本身。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 省思现在,念想未来。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逝者碑上尘埃,更 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明”。 其三则是“政治清明”,这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一种“清明”。“清”就是法制与规 章明晰,就是清廉无贪腐;“明”则是光明正大,是阳光政治。君不见,在古代中国,为 官者的大堂之内都会以“明镜高悬”标榜。虽然腐败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但它至少表明了 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从自然、人心到制度,由“清明”勾勒出的三重境界,同样是三重理想。其包括的意 义,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