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5362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4 题。题。 (1111 分)分) 楔楔 【美】李政道 (有删改)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 藏着的情感。如李白(公元 701-762 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年后,苏轼(公元 1037-1101 年)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

2、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 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 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 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 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 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 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

3、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 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因为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 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 分子束、激光、X 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 学的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就越多样化。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 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 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 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

4、 关联。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 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因素的促进,我们 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善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 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找真理的普遍性。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 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1 作者认为,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因为 。 (答案不超过 20 个字) (2 分) 2 “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造成这两 个“普遍

5、性”不完全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23最后一段文字论述了科学、艺术、智慧、情感的相互关系,请简要说明科学与情感、艺 术与智慧的关系。 (3 分)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 A文章标题采用比喻的说法,揭示了艺术与科学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正如木器的不 同部位间可用楔子连接一样。 B本文行文严谨,结构清晰,按总分总的顺序,既着眼于艺术、科学之间的相似 处,也论及二者的相异之处。 C作者除了引用李白、苏轼的诗词外,还举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论 证这些作品都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 D 诗人、画家、音乐家等等,他们的创造,也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

6、确的抽 象。 E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适用于任何自然现象,随着科学技术应用形式的变化,它也会 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二)阅读下文,完成(二)阅读下文,完成 5 51010 题。题。 (1313 分)分)哑巴与春天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迟子建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

7、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

8、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3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

9、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 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

10、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

11、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5第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1 分)A悠然 B. 茫然 C. 欣然 D. 昂然6简析第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2分)7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 (3 分)8试析第段“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2 分) 9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B. 第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

12、的标志,它是 “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4C. 第( 6 6) 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D. . 第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 “我”对老哑巴的怀念。10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散文 老王 有相似之处,请至少列出一点并作简要说明。(2分)( (三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任选 5 5 空空)(5)(5 分分) ) 11.(1) 这是东

13、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 ,也是 。 (白莽作孩儿塔序)(2)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 _。(苏幕遮)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 _。(孟子) (5) _ _,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6)可堪孤馆闭春寒,_ _。 (踏莎行 )( (四四)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12121414 题。题。 (7 7 分)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注 几度:多少年 共传:一起举杯。12

14、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 (2 分)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C颔联中“各问年” ,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14请自选一个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3 分)(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 15151919 题。题。 (1313 分)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5、”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5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 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