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5349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题(12 分)分)这些年学术界很多人都在强调“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于是,鲁迅和自由主义的关系,就成了一个广被关注的话题。大体上有两种意见:有的学者认为,鲁迅“比那些主张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者们更加接近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本质” ,鲁迅是“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同根所生” , “鲁迅和自由主义者们的真正区别,并不在于各自信念的不同,而在大家为信念所做功夫的区别”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鲁迅对自由主义者的批判,表明他是“反自由主义”的,这正是鲁迅的局限所在有意思的是,最初提出鲁迅“反自由主义”的是瞿秋白,但他认为这正是鲁迅

2、精神可贵之处;而今天的论者,作出了同样的论断,但价值判断则截然相反:这都是反映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的。这里不准备对具体的争论发表意见,我根据自己的见解,来讨论鲁迅对“自由”问题的复杂态度。还是从鲁迅一百年前在日本发表的文章说起。仔细考察前文所提到的鲁迅对“科学” 、“民主”与“平等”的质疑,就可以发现,他的质疑其实都是集中于一点:有可能导致对人的个体精神自由与独立性的压抑,即所谓“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群” 。鲁迅因此而明确提出:“凡一个人,其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之绝对之自由者也” 。人是自己存在的根据,他摆脱了对一切“他者”的依附,彻底走出被他者奴役

3、的状态,而进入了人的个体生命的自由状态,而这样的个体生命又是和宇宙万物的生命相联结的,如我在一篇文章里所说:“鲁迅的个体生命自由观,是包含着一种博爱精神,一种佛教所说的大慈悲的情怀的。他所讲的人的个体精神自由是一个非常大的生命境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马行空 。这四个字是他的思想艺术的精髓,他的自由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是独立的,不依他、不受拘束的,同时又可以自由出入于物我之间、人我之间,这是大境界中的自由状态” 。我们说的鲁迅“立人”思想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个体生命自由观上的,它的核心,就是追求“人的个体精神自由” ,因而反对一切形态的对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剥夺与奴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4、“自由”是鲁迅思想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创作业绩,正是这样的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立人”理想的文化实践。到了三十年代,他的自由理想就发展成为“反专制,争自由”的社会实践。他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 、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以及“左联” ,都是这样的社会实践。当有人问他:“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处此内忧外患交迫的非常时代,将对他讲怎样的话,作努力的方针?”他明确地回答:“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 。他后期集中精力于杂文写作,并将他的杂文集命名为伪自由书 ,这都是意味深长的:鲁迅的杂文,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在不自由的时代,展现永不屈服的自由意志与不可遏止的自由生命:

5、将鲁迅,特别是后期鲁迅和自由自由对立起来,这真是一种可怕的隔膜。鲁迅在一篇杂文里引用了罗兰夫人的一句话:“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他对“自由”理念到中国的变形、变质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如一位研究者所分析的, “鲁迅为自由而战,就不得不呈现为双重的挣扎:既向片面追2求平等的集体主义者要求个人自由,强调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最终目标是自由,又向片面追求个人自由的自由主义者要求正视现实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有时是缺乏个人自由的结果,有时则是个人自由发扬的结果。他是以这样双重挣扎维护着自由与平等本质的同一性”,而在中国的现实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 “这种双重挣扎,使鲁迅既不见容于追求平等而

6、漠视自由的左翼文化界,也不见容于强调自由而漠视平等的自由主义者。自由的鲁迅一直就这样在被割裂的自由的夹缝中经受着孤独的煎熬以上双方都有理由从各自理解的自由理念出发,责难鲁迅反动”。我要补充的是,这样的双面“责难”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因此,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只能表明一种价值倾向,而其真正含义是要假鲁迅之名来推行自己的文化方向。这更不是历史事实的陈述:实际状况是,鲁迅永远是孤独、寂寞的,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界的一个永远的异数、少数。(节选于钱理群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 ,有删改)1、根据文意,可填入第三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 (1 分)A、虽然 却;B、既然 就;C、既然 却;D、如

7、果 就2、对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自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追求平等的集体主义者的个人自由B、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的最终目标C、追求个人自由的自由主义D、要求正视现实不平等的自由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4 分)A、瞿秋白认为鲁迅是“反自由主义”的代表,这与作者的观点完全不同。B、作为个体精神自由的鲁迅,其思想一直就有“自由”这个基本概念。C、人们认为后期的鲁迅与自由对立,是对鲁迅的精神研究不深入的表现。D、鲁迅主张的人个体精神自由是一种非常大的“天马行空”的人生境界。E、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等社会活动就证明了鲁迅早是争取自由的。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

8、的一项是( ) (2 分)A、学术界根据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价值来研究鲁迅精神。B、中国社会思潮变化可以从瞿秋白和当今学者研究鲁迅看出来。C、新文化运动的创作佳绩,就是鲁迅践行“立人”理想的成果。D、鲁迅的杂文伪自由书内容就表明他生活在不自由的时代。5、有些论调说:以前鲁迅的作品直接出现在中学课本中,高峰时期有 21 篇,现在只剩下寥寥数篇。这就是鲁迅“孤独寂寞”的表现。根据本文意思,说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69 题(题(11 分)分)苦雨(周作人)伏园兄: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雨中旅3

9、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唉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天。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你往“陕半天”去似乎要走好两天的准沙漠路,在

10、那时候倘若遇见风雨,大约是很舒服的,遥想你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是“不亦快哉”之一。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地靠不住,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未可知,这须等你回京后问你再说了。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除了真正富翁以外,很少用实垛砖墙,大抵只用泥墙抹灰敷衍了事。近来天气转变,南方酷寒而北方淫雨,因此两方面的建筑上都露出缺陷。一星期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坍,第二天就有“梁上君子”来摸索北房的铁丝窗,从次日起赶紧邀了七八位匠人,费两天工夫,

11、从头改筑,已经成功十分八九,总算可以高枕而卧,前夜的雨却又将门口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这回受惊的可不是我了,乃是川岛君“佢们”俩,因为“梁上君子”如再见光顾,一定是去躲在“佢们”的窗下窃听的了。为消除“佢们”的不安起见,一等天气晴正,急须大举地修筑,希望日子不至于很久,这几天只好暂时拜托川岛君的老弟费神代为警护罢了。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里不知醒了几遍。北京除了偶然有人高兴放几个爆仗以外,夜里总还安静,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里已经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它惊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睡的很不痛快。还有一层,前天晚间据小孩们报告,前面院子里的积水已经离台阶不及一寸,夜里

12、听着雨声,心里糊里糊涂地总是想水已上了台阶,浸入西边的书房里了。好容易到了早上五点钟,赤脚撑伞,跑到西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水浸满了全屋,约有一寸深浅,这才叹了一口气,觉得放心了;倘若这样兴高采烈地跑去,一看却没有水,恐怕那时反觉得失望,没有现在那样的满足也说不定。幸而书籍都没有湿,虽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是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也很是不愉快。现今水虽已退,还留下一种涨过大水后的普通的臭味,固然不能留客坐谈,就是自己也不能在那里写字,所以这封信是在里边炕桌上写的。这回大雨,只有两种人最喜欢。第一是小孩们。他们喜欢水,却极不容易得到,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的去“趟河”去。赤了足伸到水

13、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是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不肯上来。大人见小孩们玩的很有趣,也一个两个地加入,但是成绩却不甚佳,那一天里滑倒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大人其一为我的兄弟,其一是川岛君。第二种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从前同小孩们往高亮桥去钓鱼钓不着,只捉了好些蛤蟆,有绿的,有花条的,拿回来都放在院子里,平常偶叫几声,在这几天里便整日叫唤,或者是荒年之兆吧,却极有田村的风味,有许多耳朵皮嫩的人,很恶喧嚣,如麻雀蛤蟆或蝉的叫声,凡足以妨碍他们的甜睡者,无一不深恶而痛绝之,大有灭此而午睡之意,我觉得大可以不必如此,随便听听都是很有趣味的,不但是这些久成诗料的东西,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蛤蟆在水田里群叫,深夜

14、静听,往往变成一种金属音,很是特别,又有时仿佛是狗叫,古人常称蛙蛤为吠,大约是从实验而来。我们院子里的虾蟆现在只见花条4的一种,它的叫声更不漂亮,只是格格格这个叫法,可以说是革音,平常自一声至三声,不会更多,唯在下雨的早晨,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这一场大雨恐怕在乡下的穷朋友是很大的一个不幸,但是我不曾亲见,单靠想象是不中用的,所以我不去虚伪地代为悲叹了。倘若有人说这所记的只是个人的事情,于人生无益,我也承认,我本来只想说个人私事,此外别无意思。今天太阳已经出来,傍晚可以出外去游嬉,这封信也就不再写下去了。我本等着看你的秦游记,现在却由我先写给你看,这也可以算是“意表之外

15、”的事吧。一九二四年七月十七日在京城书(注:孙伏园,绍兴人。现代散文作家、著名副刊编辑,在新闻学上有民国“副刊大王”之称。 )6、本文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 ,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这与贾平凹的作品 异曲同工。 (1 分)7、全文描写了雨的各种“佳趣” ,请用四字句概括,补足空格。 (3 分)(1) ;(2)冒雨夜行;(3) ;(4)大漠快饮;(5)孩童嬉水;(6)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合适的两项是( ) ( ) (4 分)A、本文所用材料一般情况下不入诗文,写得似有意似无意,结尾若有所指若无所指,凡此种种,皆非典型周氏(周作人)风格。B、开篇部分,作者逐渐把读者带入了悠然壮阔的境界,转而一语道破:原来这美好竟是乌托邦的想象,让读者回到现实。C、把蛤蟆和小孩大人相提并论,似乎很滑稽,却体现出浓浓的生活情趣以及周作人文章的冲淡浑朴之气。D、面对客体“雨”,在周作人的主体感受中, “喜”的浪漫主义想象贯穿全文,最后升华为“物我无间”的个体生命体“喜”。9、文章起名为苦雨的意义何在,对你有什么启发?(3 分)。(三)默写(三)默写(6 分)分) (任选(任选 6 空,超过空,超过 6 空,按前空,按前 6 空评分)空评分)10、 (1)千岩万转路不定,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落木千山天远大, 。 (黄庭坚登快阁 )(3)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