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5348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吴淞中学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吴淞中学 20132013 届高三年级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卷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卷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阅读(一、阅读(80 分)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 16 6 小题。小题。 (1717 分)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

2、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 ,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 1 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 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 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

3、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 年 1 月 26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 10 余天,粉丝数量达到 16 万多人,有 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

4、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 3 月 8 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 6 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2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透视中国的“微博热” ,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

5、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不只 而且 B、既 又 C、既然 因为 D、尽管 况且2、第段“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一句中, “抢”字该如何理解?(3 分)3、微博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优势是什么?(3 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B、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

6、有所改变。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延展了社交的网络,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5、综观全文,简述“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分)6、你如何看待“微博热”这一现象?(4 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 71212 小题。小题。 (2020 分)分)渡头闲想渡头闲想施蛰存乡间的小径把我引到这渡头来了。我该说它是古渡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似乎以古渡较有诗意,然而恐怕这个渡头未必古;倘若说是野渡呢, “野渡无人舟自横” ,也未尝不妙。无奈这里的渡

7、船上明明有人,船也忙得没有横的工夫,喔,让我想来,还有什么形容渡头的现成字眼呢?虽然花工夫翻几部书,也许会搜索出一些来的,可是一个形容词又值得了几文钱!当我走到渡头时,在我前面的三个人都已经下了船。我立在岸上,看着这三个静静地站立在船中的渡客和把着橹的舟子。说不定这时候他们对于我的怀疑比我对于他们的更大,这是从舟子招呼我的语气中可以分明地听懂的:摆渡吗?在没有回话之前,我先在自己心中照样问了一句, “摆渡吗?”于是我摇摇头。这摇摇头,在那舟子眼里,一定是以为我表示了并无摆渡之意,而实际上呢,我只是一种蒙蒙昧昧的不置可否的举动。何以不置可否?那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摆渡的意味。我知道在一刻之后,这

8、渡船3就会撑到对岸去的,船里的这些渡客也会在对岸上了岸,继续他们的行程。但我呢?我非但不知道对岸是什么地方,就连现在我伫立着的究竟是什么处所也全不熟悉。我将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呢?当我沉思的一刹那,已又有四五个乡人从田垄走来,相扶着下船。小小的渡船的两舷,已经贴着水面了。那舟子摇动着橹,发着轻柔的欸乃声,于是这渡船横流而去了。“容与乎中流” , “春水船如天上坐” ,我以为通常的情形下,坐船是一种人生的逸趣,不管坐船的或撑船的是忙人抑是闲人,是快乐人抑是忧愁人,当他在这飘浮之际,我想他一定能有至少十分钟来欣赏这乘船的滋味的。可是我觉得这乘船的趣味却不足以描绘那些摆渡的客人们。你试回头一看那渡

9、船上的情形怎样?渡船的行程是不自然的,它的橹自如一把截断江流的利剪。然而它又并不爽快地剪,它还得防备着拦腰而来的船头,因此只好曲曲折折地剪过去。那些渡客们既无风景可看,又无并行的船舶可以引为伴侣,而且更无那样闲逸的兴致。只因他们在下船的时候,心中就想到了上岸。他们乘船的观念,是无异于在岸上匆急地步行的不,恐怕还更为严肃一些,你看他们各自静悄悄地鹄立着,即使是相识的同行者,也不再像在岸上步行时那样地谈笑自若了。至于那舟子呢?他的命运也不同于普通的舟子。他没有浮家泛宅的乐趣,却又必须每天生活于水上。他终日沉默地摇着橹,从此岸到彼岸地转运着一些匆急的旅人。 “逝者如斯夫!”而他却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

10、真是单调的生涯啊!我想,做渡船上的舟子的,必须是个头脑简单的人,或是乐天安命的人。我想起以前所见到过的许多摇渡船的,他们好像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也许他们并不觉得生涯之单调,他们并不嫌厌他们的职业。看他们漠不经心地等候着渡客,又漠不经心地摇着船到对岸去,又漠不经心地从船板底下取出一瓶酒来仰头饮着是的,他们大多是喝酒的,这种对于生活的恬淡态度,真使如我这样为衣食而奔走的人觉得不可理解了。倘若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白痴,就一定是一个善于处世的哲人;然而这两种人在外表上是本来没有什么差异的。现在,他已经从对岸渡了一船的客人回来了回来?喔,我不知道这在他可算得是回来否?一左一右的欹侧着,这笨拙的渡船已经在渐渐

11、地迫近了。我分明看见,那舟子老是望着我。我知道他不能了解我,也许更甚于我不能了解他。明明走到了渡口,却决无渡江之意,既然如此,那么独自匆急地踱到渡头来做什么呢?至于既非觅渡,又不回步,这样痴呆地立在岸上,又是什么用意呢?我想这喝饱了老酒的舟子恐怕未必会感觉到我因为正踟蹰于生命的江流的渡头,而不禁有单调之感吧。客人们一个个地上岸了。他们各人付给了渡资并不交与舟子的手掌中,他们都很熟悉地把铜元放在船板上,兴奋地一跃上岸,继续各人的行程了。这使我偶然想起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的末一节来:4哦,船夫,拿去吧,我出三倍的摆渡钱。因为除了岸边的我,还有你所看不见的一双魂灵在我身边。喔!这样说来,或许每个人都

12、负载着灵魂行路,做人的责任也太重得可怕了,四野苍茫,我真凛然于这出三倍渡船钱的客人身旁看不见的一双魂灵了。注释:乌兰:一般翻译为乌兰德,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诗歌及民谣有民间传说的风格。本诗描绘了一个人带着自己(以及友人)的灵魂摆渡的情形。7.从全文看,第段中“摆渡的意味”指的是 。 (2 分)8.第段写了通常情况下泛舟的“逸趣” ,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分)9.在第段与第段末尾,作者都用了“单调”一词,但含义不同。第段的“单调”的含义是: ;第段的“单调”的含义是: (4 分)10.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 分)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作

13、者从不知如何形容眼前的渡口入笔,开篇诙谐幽默又引人入胜。B、第段欸乃的桨声,既写眼前景况,又起到引出作者思绪的作用。C、文章第段与第段相互照应,表达出作者恨无知音的沮丧之情。D、第小节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渡船上客人们的淳朴与诚信。E、文章由渡口所见引发感慨,展现了一个文人苦闷迷茫的精神世界。F、文章引用古诗文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又丰富了文章内涵。12.文章结尾引用了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 ,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赏析。 (4 分)(三)(三)1313、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6 6 分)分)【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 ,杜鹃声里斜阳

14、暮。 (秦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2)北极朝廷终不改, 。 (杜甫 登楼 )(3)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登快阁)(5)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 八声甘州)(6)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7)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夜月 )5(8)仰之弥高, 。 (论语子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41616 题。题。 (8 8 分)分)登城登城 望湖楼晚景望湖楼晚景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

15、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4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前者写的是,后者写的是疾风骤雨。 (1 分)15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登城首句中的“寒”字,既刻画出秋雨生寒的清冷特点,也流露出诗人的主观情绪。B 望湖楼晚景首句中的 “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风势之猛。C两诗中的第三句在结构上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D两首诗中都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6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4 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7-2217-22 题。题。 (1717 分)分)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