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5328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阅读下文,完成(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题(13 分)分)梅花,中国花文化的秘境梅花,中国花文化的秘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提起梅花,国人无不联想到红梅赞所颂扬的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从外形上说,梅花娇小玲珑,花形多样;从文化内涵上说,我国有关梅花的诗词歌赋比其他所有花的诗词歌赋的总和还要多。梅花的暗香和意境为我们打造了独特的中华花文化之秘境,从此意义上说,无花能敌。千年铜鼎叹梅核千年铜鼎叹梅核梅原产于中国,无论野生还是栽培,我国当处首位。梅最初是以果而名闻中华。古人以梅代醋,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尚书说命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商王武丁对宰相傅说说:阁

2、下的重要性就好比做羹汤时用的盐和梅。直到现在,云南大理白族和丽江的纳西族同胞,仍然保持用野生梅子炖肉炖鸡的殷商古风。1975 年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的发现,正好印证了尚书里的记述,因铜鼎中炭化的梅核,经碳 14 鉴定,查明距今已 3200 年。更令人振奋的是,1979 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证明当时的梅核应当是公元前 5495 到前 5415 年左右的。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梅树的历史,使她可与伊拉克椰枣树齐名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两种果树。从吃用梅子到赋予梅子文化内涵,我们则需要到诗经中寻找答案。在我国古代民间朴素歌谣诗经中,梅是体现古人浪漫情怀的最佳佐证。在商朝时期的河南北部,梅子青时,就是青年男女表

3、达爱意的时刻。由于母系社会遗风尚存,姑娘会摘青梅(尚未熟透的梅子)扔给她欣赏的小伙子,以示爱意。所以说,中国的情人节比外国人的还要早,只是好多人都不了解,反而依着西方文化,在西方的情人节时送所谓的“玫瑰”表示爱情。其实充斥国内市场的“玫瑰”只是现代月季的误称。古代先民采集野梅,主要系作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早期的梅花在千万年的历史中都是单纯的 5 瓣,在长期的驯化栽培中,梅个别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等变异,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就育成了专供欣赏的新品种,这就是花梅从果梅中分化而出的来龙去脉。依据各种资料推算,梅从野生发展到引种栽培大约是从汉朝开始。秦汉之际,陕西、四川2大兴土木搞园林建设, 蜀都赋

4、中记有, “被以樱、梅,树以木兰” ,可见梅已作为城市绿化树种被应用了。魏晋时期之后,有关梅花的诗文逐渐增多,甚至有人邮寄单枝梅花赠友表达“聊赠一支春”的心意。时至宋元,栽培梅花兴盛,形成了一段艺梅的高潮。文学绘画创作的兴盛,可谓是梅花见重于宋代的重要原因之一。闻香品味识梅花闻香品味识梅花中国花卉资源丰富,中国人养花种花也很出名。花之进化三要素分别为:杂交、培育和选择。宋代刘蒙在刘氏菊谱中道出了花卉遗传育种学的雏形:“今之花生于山野,类皆单叶小花,至于园圃肥沃之地,栽锄粪养,皆为千叶,然后大花千叶,变态百出”一般花卉都是天然杂交,即天然异花授粉植物。中国丰富的地质地貌和自然资源给花卉的天然变异

5、提供了温床和基础,这使我国花卉的种植资源极其丰富。除此之外,国人还特别擅长选择和培育。选择的技巧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花卉欣赏文化。西方人赏花,只要用眼睛,注重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而国人赏花,则动用五官和肺腑,全身心地投入和花儿融为一体,综合地欣赏,注重诗情画意和鸟语花香。因此在此意义上说西方人的赏花是表层的,低层次的,而中国人的欣赏是精神性的,深入的,是真正与花的交流。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 “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 “零落成泥碾作尘,_。 ”诸如此类优美的词句着实把梅花的形、色、味和人格意味娓娓道来,令人爱梅、惜梅,百听不厌,浮想联翩。 中国瑰丽的花文化为梅花树

6、立了坚贞不屈的风格。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带着感情去欣赏花卉的时候,人们往往赋予了她们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梅花欢喜漫天雪,其实这是误解。梅花主要还是喜暖,只是在寒冬冰雪之下,梅花花粉仍旧能够发芽、受精,忍耐寒冬,继续开放,待机而动。长江流域忽寒忽暖的气候也造就了悔花忍耐后再开放的习性,使她得以开放时间长久。关于梅花更有趣的事情是,梅花并不属于腊梅科,梅花和腊梅分属于蔷薇科和腊梅科,只是因为两者香味相近,而最先被古代文人以之与梅为伍。中国人欣赏花卉的精神在这里可见一斑。1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 )_ _ 2. “千年铜鼎叹梅核”这一部分,是从梅花的(2 分)_和_两个角度说明了梅花文化的悠

7、久历史。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中国人引种栽培梅花的历史至少已有 3200 年。B 诗经中已有梅子作为爱情象征的记载。C花梅从果梅分化,源于梅花的个体变异和古人对梅的嫁接繁殖。D宋代以梅花为题材的文艺创作非常兴盛。34. 请在文章中第节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句(1 分)_ 5第中作者认为, “中国人的欣赏是精神性的,深入的,是真正与花的交流” ,另举一种花卉的实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_ 6结合全文,对梅花作一简要介绍。 (2 分) (30 字左右)(二)阅读下文,回答(二)阅读下文,回答 710 题(题(9 分)分)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

8、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

9、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 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

10、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4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7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2 分) ( )A.就 B而且 C所以 D或者8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3 分)9. 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2 分)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标题最恰当的是(

11、2 分) ( )A. 绿叶 B叶的联想 C落叶 D叶之歌(三)默写。(三)默写。 (6 分)分) 【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111高山仰止, 。 诗经小雅2青青子衿, 。 诗经郑风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雄关漫道真如铁, 。 (忆秦娥娄山关 )5勿以恶小而为之, 。 (论语 )6 ,白露未已。 (诗经蒹葭7俱往矣,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8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12 14 题题( 8 分 )山中问答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12、, 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 窅(yao)然:远去貌。 闲:安然、泰然。1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作者的号是 (2 分)13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本诗“笑而不答”的“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B诗中“桃花流水窅然去”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表现出了“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5C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D全诗在用笔上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14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做具体分析。

13、(3 分)(五)阅读下文,回答(五)阅读下文,回答 1520 题(题(16 分)分)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

14、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15柳宗元,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 运动。 (2 分)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早实以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