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559175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_第一部分_语言文字运用(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考情分析,三年高考细思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部分具体特点如下:1成语、病句、连贯和仿写试题是必考试题,题型、分值、考点稳定,这也将是2013年高考中的保留试题。因此这四个考点是本部分备考的重中之重。在高考试题中,仿用句式突出了语言表达中的规范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合的特点,这是命题的热点。所选材料可能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2012年辽宁卷。 2. 另一试题题型、分值稳定,考点不固定、轮考,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全面,对于表格中未考的考点应加强复习与训练,因为这些考点势必成为2013年高考的重点。,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

2、运用,3. 从命题方式来看,修辞这一考点在课程标准卷一般不会直接地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广告词、对联、扩展语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等)”“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从知识点设置上看,仿句题常将比喻、比拟、借代等侧重内容的修辞与对偶、排比、反复、拟人等侧重形式的修辞中任意两种组合在一起考查,比喻与排比、比拟的套用连用是常见组合方式。在2013年高考中修辞也是必考内容,复习时切不可放弃和忽视。,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有创意的新题不断出现。要关注新题型,进行适当地有针对性地专门训练,培养灵活的思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针对语言运用题的实用性、通用的特点,备考中要借鉴其他省份试卷中优秀的语言运用试题。,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专题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专题四 真题体验,1. 2012课程标准卷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

4、载还只能视为传说。,真题体验,专题四 真题体验,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 答:_ _ _,专题四 真题体验,答案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与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下段文字是对上段文字的转换与扩展,填空白时既要根据上段的内容,

5、又要结合下段横线前后的语境。题干要求不要抄材料,那么在表述上就要换一种形式。前两个横线的内容可以放在一起看,原文表述,远古时期,黄帝就已经采铜矿铸造铜器了,史料中有记载,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但迄今没有找到考古发掘的证据。所以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填出前两个空。最后一空是总结前面的话,前面是说已证实大概在夏晚期就有了不少青铜器,说明至少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铜器了。所以据此可以填出最后一句。 _,专题四 真题体验,22012广东卷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6、含标点符号)。 答:_ _ _,真题体验,专题四 真题体验,答案 示例:如果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伙伴,花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群。在这个光、影和色彩汇集的花园里,我们将观赏到桃花的娇艳、荷花的清纯、菊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内容与摄影展相关,给2分;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给2分;修辞手法,给2分。,专题四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前言要开门见山,不绕圈子。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在此基础上,为做到生动鲜明,可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一定要按题目要求用上两种以上修辞手法,可以考虑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因为这些修辞手法除必须按要求做到外,还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专题四 阅卷现场,2012山东卷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4分)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阅卷现场,专题四 阅卷现场,专题四 阅卷现场,我来评分2分理由: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分清谦辞和敬辞的正确使用,把用正确的理解为用错误了。是没有抓住文体特征,这是书信的正文,应该用书面语。,专题四 技法点拨,一轮反思1表意不准确。

8、主要是在叙述事情、表达观点、表现情感或介绍事物时,因为用词的失当而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说明时对事物所涉范围的用词失误,表达观点时的模棱两可,都会影响表意的准确。,技法点拨,专题四 技法点拨,2观点不鲜明。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看问题太绝对或太模糊,不用陈述判断而用疑问回避,都有可能造成观点不鲜明。3表达不生动。只叙述不描绘,只用平实用语,不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用语,不用倾注了自己主观感情的用语,都有可能不生动。,专题四 技法点拨,二轮点睛1简明要做到语言简明,具体要求是:(1)简要。应抓住要表达意思的重点,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啰唆;不必要的重复,可有可无的词句都是造成语

9、言啰唆的原因。例1: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技法点拨,专题四 技法点拨,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苏泽广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他突然跳下椅子,合图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 声跪在地上,抱住他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要是不回来,我管这个家!”,专题四 技法点拨,【思维轨迹】 指代词强调就近指代原则。直接用“苏泽广”与上文重复,应该删去或改为“他”。用“他”表意不明,让人搞不清是指哪个人,改为“合图”。用“合图”,让人感觉跳下椅子和吹灭蜡烛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应删除或

10、改为“他”。用“他”表意不明,让人搞不清是指哪个人,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参考答案】 删除或改为“他”,改为“合图”,删除或改为“他”,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专题四 技法点拨,(2)明确。明确指意思要说清楚,不让人产生误解或歧义。语言表达不明确主要表现是存在歧义。消除歧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补充语境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更换词语法。主要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或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这个人好说话。把“好”改成“喜欢”,意思就单一了。调整语序法。如:两个中学的老师。除了更换词语,把“个”改为“所”或者“位”之外,还可以调整语序为

11、“中学的两个老师”,也就没有歧义了。,专题四 技法点拨,明确指代法。如:当他把奖品发给小谈时,他对他笑了笑。第二个分句中的两个“他”,只要明确其中一个就行。标点消除法。如: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只要加一个逗号,成为“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歧义随之消除。例2:下面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按要求改写成语意明确的句子。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自己的论文加以修改,变更了全文的结论。(1)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建议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专题四 技法点拨,(2)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不同意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思维轨迹】 这个句子有歧义,要消除歧义,可采用

12、“调整语序法”和“补充语境法”。【参考答案】 (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对论文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结论的建议。(2)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仍修改了论文的观点,变更了全文的结论2连贯。(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专题四 技法点拨,答题建模1树立“语境意识”。通过语境理解题目题干,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就考试的试题来说,题干包含着语境,试题所给的材料,也包含着一种语境。一般说来,语境对语言表达有限制和补充两种作用。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

13、的是限制作用。考生复习的时候,就应该结合语境来完成题目。,专题四 技法点拨,2审准题目,是做好题的最好方法。有时考生由于不注意审题,就把自己本来会答得很好的题目回答错了。从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而知:平时在训练与练习语言运用题时,做得很好,但是到了正式高考时,却因为看错或审错题而失分的学生很多。所以考生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专题四 新题精练,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的水墨画,我还真有些忘情:_。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 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犁把翘翘直指云天 脚下是无际待耕的田野 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 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A BC D,新题精练,专题四 新题精练,1C 解析 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画”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可排除A、D项;其次中的“身后”与中的“身影”照应,中“另一件”是接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应接在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B项。,专题四 新题精练,2下面一则短信虽然表达了祝福之意,但读了实在感觉别扭。请你在保留原意、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基础上,重拟一则短信,使语句连贯、得体。(4分)祝你烦恼像上帝一样找不见,快乐像洪水一样滔滔不绝,朋友像流行病一样越来越多,成绩像地震一样给大家震撼。 答: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