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554436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金榜教育2014届联三研讨会语文讲稿(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享经验,共享资源,金榜教育高考一轮复习研讨会暨2014届第三次联考分析评估,各位专家、同位同仁:,大家早上好。首先感谢金榜教育机构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奋战于安徽省各地区的高三一线的语文教师欢聚一堂,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尽管室外寒气袭人 ,但是屋内暖意融融。希望今天,我们不虚此行,播种友谊,收获启示。前些日子,收到了金榜教育徐老师给我的发言要求,一是对联考试卷进行分析;二是对安徽近三年高考命题的回顾与简析,以便探讨2014年高考命题的趋势;三是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就如何做好一轮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给出一些启示性的建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高三教学感受,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把自己

2、的一些看法和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说一说,旨在和诸位交流切磋。,金榜教育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在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未出炉之前,在新的指导意见未出台之前,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套卷子整体上沿续2013年安徽省语文考试说明和2013年高考安徽语文卷的命题特征。命题者旨在考查第一轮复习对安徽高考常见知识点、能力点的掌握与落实情况。,1、阅读部分重视语文文本特征,能力考查点设置沿袭2013年安徽卷命题特色。,论述类,论述类文本材料节选自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序言,这与2013年安徽卷小阅读的选文性质类似,题目设置的考查点和高考基本一致,尤其是第2题将内容与结构分析结合考

3、查的做法,明显延续了2011年安徽卷以来的特色,以期引起高三师生重视,在复习时注意相关考点融合的命题思路。题目设计不追求难度,力求不出现争议,确保了试卷的可信度。,文言文,文言文命题在阅读的体裁上,突破了近三年安徽卷传记文本命题局限,选择了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黄山记,语言略显艰涩,稍微有些难度,设置的三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变化。第4题考“夸”的语境意“夸耀”。学生受试题中“赞美”的误导,没有真正弄明白在文本语境中卖花的吴人互相攀比的心态,忽略了“赞美”和“夸耀”的区别,同时受到“旁征博引”的影响,很多同学选择了D项,认为“征”是“援引、引用、求、取”的意思。本题难度较大,得分率在 零点九几。

4、第6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非常明显,“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是错误的,“山下有泉,山上无泉”是泉水的一般属性,不是黄山特有之处,谈不上奇特。作者说黄山泉奇,以汤泉为最,虚带一笔,属于略写,也没有写出汤泉奇在何处,所以A项错误。再者,第6题的题干明确要求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A题支说到黄山有三奇,“泉齐、云奇,松奇”,概括了全文内容,而后句的阐释只涉及到了前两奇,缺少对主体段“松”的阐述。不过D项“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的概括有些在文意之上的拔高,在文中很难找到暗示,很多同学误选了该项导致错误,实属可惜。本题难度不大

5、。,翻译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侧重考查“被”“援”“度”“所谓”等词的意义,有实词,也有虚词。“被”解释为“覆盖”,有成语“泽被后世”,泽:恩泽,恩惠。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学生基本上在翻译这个字时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还是要多加留意。第(2)小题侧重考查“顾”“斫”“玩”“不亦乎”等词或固定短语的意义。部分学生不知道“斫”“盆盎”是什么意思,导致本小题的翻译错误百出,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还要多加训练。,文言文,诗词鉴赏分8、9两小题共8分。命题形式上参照了2013年高考安徽卷同题(题材)比较的命题思路。 从诗歌的内容看,两首诗都是咏物诗,但因时代不

6、同意趣相差很大:白居易的诗浓在写实,郑思肖重在写意;白诗诗意清洌,郑诗诗意切峻。因为两首诗语言通俗、傅意明澈,再加上类似题材的诗歌屡见不鲜,故而学生在理解上并无难度。从考查内容看,依据考试说明考查了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两首诗中的“菊花”特点或品格都很明显,耐寒、清丽;孤傲、坚贞。需要提醒学生的是要领悟试题意旨,“赞美品格”“突出特点”有着不同的取舍区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的常规题型,白诗的反衬通过诗的第二句和三、四句可以看出来;郑诗的托物言志的手法,如果学生能很好地结合背景注释,也不难回答上来。,诗词鉴赏,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该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本题名句默写难度不大,由于游褒禅

7、山记是选读篇目,有的学生没有背过,因此选择乙题的同学较多,另乙题中有三句为初中篇目,难度虽不大,但是学生忘性大。,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选材美国小说,非常贴近2011年、2013年课标区命题潮流。材料选择的陌生化是语文高考永恒的话题。西方小说大量进入高考试卷, 学生解读文本、建构文本的能力开始应对一场考量。陌生的知识框架、独特的叙事方式、多样的审美取向和复杂的价值判定都成为文本潜在的障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小说上的表现也比较明显。西方小说的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神话和史诗,中国小说的起源是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这些差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陌生感必然会引进新的干扰因素,从而使考生的作答显得

8、更为紧张、困难,增加考试的系统误差,降低考试结果的信度和考试结果解释与使用的效度。,外国小说大批进入高考试卷,这就要求我们更应开阔视野,中外兼顾。 要密切结合必修教材中所选择的外国小说,拓宽视野,帮助考生熟悉西方小说的主要流派, 明确东西方小说的差异,以降低备考时的陌生感。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省市要充分发挥好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引领作用。 该套教材的理念以及编排方式,都很有创意,与以往教材有着鲜明的区别。 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 分为 “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 等八大单元。 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要指导考生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

9、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11题简述小说中“我”的作用。原答案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三个角度设计。经讨论,我们认为,可以再加上一条“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结合学生的答案,答题要点是:第一人称增强故事的可信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再加上答案中原有的三条,从四个答题要点中,任意选择三个就可以得到满分。从阅卷反馈来看,学生答题要点不全,缺少清晰的文本意识,出现了许多东扯西拉,牵强附会的答案。其次,答题思维没有条理,表现在同一个角度的几句话被隔开了,没有归纳整理为一个点。比如,在情节方面的作用“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被放在答案的开头和结尾。缺少分点答题的意识。,12.小说

10、画线处富有意味,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三句话,试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此题考查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能力层级属C级。艺术手法范围较大,一般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构思特点等方面考虑。本题共6分,但学生得分率低,平均分不到三分。 究其原因: 概念模糊,不知艺术手法该从哪些角度考虑; 修辞术语不清楚,如将“反复”答成“重复”,后者是语病; 考虑不全面,只回答一点或两点,很少能答全要点; 不分析艺术效果或不结合文本谈艺术效果; 语言表达不精炼,不清楚; 没有分点答题的意识,将答案一古脑堆出; 书写马虎,卷面乱涂乱画,字迹潦草;,13题是欣赏主人公个性化语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一般从语言、动

11、作、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答题,而本题要求答“爹地”最富个性化的语言并进行分析。本题共4分,找出两点个性化语言并进行分析即可得满分。个性化语言一般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闻其言能知其个性,渗透着人物内在的神韵,一定是定位于具体的场合,并且是要比较简洁的句子。但学生拿到4分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语句选择不对。有学生答题如下:“走开一点,”他对我说,“你挡到电视了。你站在荧幕前面,要我怎么看摔跤呢?”本句话12题中明确指出,出卷老师不会以此重新出题,并且这句话是贯穿全篇的句子,不能直接体现“爹地”的性格特征。当然,学生的答题也暴露了命题的缺陷:第12、13题,问题指向内容交叉,涉及能力及知识点也交叉,命题

12、不够规范。,14.小说主题内涵探究题。学生得分普遍不高,均分3.8分左右。这一题谈对“自信”的感悟,学生可从认识自己、主动尝试、做好准备、沉着冷静等角度切入分析。 【答题问题】: 审读文本不仔细,断章取义。一部分学生抓住一句话就分析,文章倒数第三段“自信的关键是在于必须用它来帮助其他的人解决困难”,而没有关注到后文“爹地只是看着我,然而他说的却不是这些。这应是父亲间接的否定了“我”的猜测。 答题不规范,条理不清晰,大都同学写成了小文章形式,给阅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答题时有概括的点,但是缺少分析,或是有分析,但没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小说围绕主旨设题,小说的文体特征最为明显, 其阅读能力的考查离

13、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每一篇小说对三要素的考查都紧紧围绕主旨。,重视对“双基” 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能力的考查,基础知识部分的三个题目,分别考查的是语音、成语、病句辨析。语言文字应用的三个题目,考查的能力点相当广泛。第18题侧重考查提炼压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19题侧重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整句散句)”“简明连贯得体” 。第20题设置语境,考查学生围绕中心论题保持语段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重视对“双基” 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能力的考查,第17题答案的科学性有待

14、商榷。 用“贫富”来取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表述欠妥,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不相等。 用“女性”也无法准确传达原语段的观点,原语段主要说的是“50岁及以上女性”的健康问题。 而且命题涉及考查有效性的问题,答案没有涉及到第二段,但是第二段信息量很大,这种命题思路的严谨性待商榷。,重视对“双基” 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能力的考查,第19题答题关键在于理解“整句”这个概念的内涵 【试题答案】:1山、河、路的整体顺序2分,路在最后;2比喻词统一为“是”1分;3每句的结构整饬1分。 题干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将下面文字的划线部分改为整句”,明白无误地表明考查的是整句的使用这个能力点。但是答

15、案却增加了句子连贯这个能力点。不防将它改成“将下面文字的划线部分改为整句”,“使划线部分”与上下文连贯。,作 文,本次作文是寓意型材料作文,按照命题者提示:要读懂“山、海、路”的寓意。生命是个立方体,有高度,有宽度,有长度。生命的高度,在于道德之高尚、品格之高贵、境界之高远;生命的宽度,则在于胸襟之宽广、学识之渊博、情趣之广泛;生命的长度,则在于志向之远大、追求之恒久、创造之不朽。能总揽三“度”固佳,择其一“度”,集中笔力,写出深度来,未尝不好。可是在批改中,我们发现学生习作的立意角度有“生命千姿百态”、“精彩各不相同”、“成就伟大各不相同”、“心灵的高度”、“不同追求,同样精彩”、“追梦的千

16、万种人生”等等。,关于材料的解读: 材料有三层涵义: 写作的客体是关于生命、人生等; 要体现出主体一种向上的、积极的价值观; 要写出主体追求的客体是什么,或阐释追求的原因,或谈具体的做法等。 写作重心在对客体的追求上,要点到主体的意愿。 一类文(50分以上):扣题准确,明确表达出了材料的三层涵义,重心把握恰当,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二类文(4942分):扣题较准确,表达出了材料的三层涵义,重心把握较恰当,内容较充实,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类文(4136分):扣题不够准确,只表达出了材料三层涵义中的某两层,重心把握不够恰当,内容不够充实,层次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 四类文(35分以下):扣题不准确,如只是以“生命”“理想”“追求”等为话题,内容不充实,层次不清晰,语言欠流畅。,总体来看本次命题有诸多可取之处,从我们高三教研组内容详尽、质量颇高的试卷分析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高三年级部的重视程度。下面,我想谈一谈对安徽卷近三年来的命题嬗变,希望能和大家产生共鸣。,近三年安徽高考语文卷命题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