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548787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背诵默写,1._,草色入帘青。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 3.荡胸生曾云,_。 4.常有高猿长啸,_,_,哀转久绝。 5.衣沾不足惜,_。 6. _,长歌怀采薇。 7.乡泪客中尽,_。 8.坐观垂钓者,_。 9.晴空一鹤排云上,_。 10. _,长河落日圆。,篇目,重点篇章: 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杜甫诗三首,加*号: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文化常识,篇 目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 望岳春望 石壕吏 陋室铭 爱莲说,作者(时期)陶渊明(东晋) 杜甫(唐)刘禹锡(唐) 周敦颐(宋),相关作品 礼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三吏” “三别”,桃

2、花源记,世外桃源,和平、富足、平等,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第1段:发现桃源,第2、3段:进入桃源,宁静生活环境,淳朴社会风尚,第4、5段:离开桃源 与寻找无果,写作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社会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桃花源记,用原文语句回答,(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村中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

4、汉,无论魏晋。,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9、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答: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10、“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答: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11、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答: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陋室铭,上阶绿入帘青 有鸿儒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无案牍,山 名,水 灵,陋室 德馨,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陋室铭,不

5、慕荣利 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雅境,比兴手法,雅人,雅事,陋室 德馨,托物言志,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答: 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末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

6、子是: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爱莲说,爱莲说,洁身自爱 不慕名利,牡丹 富贵者 众 菊 隐逸者 鲜,陶 独爱菊 世人 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不染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莲 君子者 何人,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周敦颐爱莲说的咏莲名句是: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7、,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答:香远益清。 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8.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9.请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在结构与内容上

8、有什么作用?答:结构上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内容上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1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核舟记,1、本文怎么安排结构的?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答:结构(总分总)(首尾呼应)说

9、明顺序:空间顺序 2、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答:(1)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2)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3、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这是因为什么? 答: 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4、第三段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5、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

10、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大道之行也,、层次结构: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语。、中心思想:本文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这番言论。、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优美,结构层次分明。,二、思想内容,大道之行也,政治纲领基本特征社会前景,社会性质

11、 社会管理 社会风尚,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折射现实,三、字词句整理,1、通假字 便要还家 _通_,_。 选贤与能 _通_,_。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通_,_。 荡胸生曾云 _通_,_。,要,与,矜,邀,邀请,举,选拔,鳏,老而无妻的人,蔡尉洁,曾,层,层叠,2.多音字,屋舍( )俨然 遂( )与外人间( )隔 陶后鲜( )有闻 男有分( ) 天下为( )公 货恶( )其弃于地也 谋闭而不兴( ) 齐鲁青未了( ) 如闻泣幽咽( ),sh,su,jin,xin,fn,wi,w,xng,lio,y,

12、夹岸数百步( ),jia,第一声!,3、古今异义词,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鲜艳美丽,交错相通,与世隔绝的地方,更不必说,不值得,走投无路的境地,新鲜美味,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和儿女,老婆,关联词,不够,3 、古今异义词,缘( )溪行 欲穷( )其林 延( )至其家 扶( )向( )路 欣然规( )往 未果( ),香远益( )清 亭亭净植( ) 宜( )乎众矣 盗窃乱贼( )而不作,沿着,穷尽,邀请,沿,旧,计划,实现,更加,立,应当,害人,4、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 )

13、 有仙则名( ) 无案牍之劳形( ) 不蔓( )不枝( ) 使人不独亲( )其亲 不独子( )其子,对感到惊异,出名,使劳累,生藤蔓,长旁枝,以为亲,以为子,5、特殊词语,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明亮开阔的样子,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问今是( )何世 是( )谓大同犹得( )备晨炊 不复得( )路夜久语声绝( ) 会当凌绝( )顶,寻找,不久,杜绝,关上,扰乱,造反,战乱,是,这,能够,找到,消失,极,寻( )向所志 寻( )病终谋闭( )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无丝竹之乱(使。扰乱 )耳 盗窃乱( )贼而不作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6、一词多义,7、“之”字用法,忘路之远近( ) 具答之( ) 处处志之( ) 闻之,欣然规往( ) 花之富贵者( ) 大道之行也( ),相当于“他(她、它)” “这(那)” 相当于”的” 表示语气,无实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