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547988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目标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2、能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 论分析探究诗歌的主旨。,一、指导学习“以意逆志”(15分钟),快速浏览赏析指导,筛选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1、什么是“以意逆志” ?2、怎样“以意逆志”?,1、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欣赏诗歌时,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体验)去推测诗人的本意(志趣)。,2、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直指意),特别注意字词的特定含义(联想意);用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经验)去理解诗意。,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

2、说着远行人。,思考: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前两句说说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这一点的? 2、试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领会诗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情景,讨论总结:,我们在理解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一、解读文辞,揣摩情意;二、融入体验,体会情趣;三、超越原意,推陈出新。,二、指导赏析“知人论世” (共25分钟)快速浏览赏

3、析指导,筛选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1、什么是“知人论世” ?2、怎样“知人论世”?,1、所谓“知人论世”,是指阅读诗歌时要深入探究诗人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诗人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2、利用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把握诗歌的基调和志趣;全面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阅读下列三首词,思考、讨论:1、这三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是什么原因导致词人情感的不同?,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如 梦 令,一 剪 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

4、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声 声 慢,如梦令表达了一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清新明快,不事雕琢。一剪梅表达了对作者的绵绵思念,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文词清丽,意象蕴藉,哀婉悱恻。声声慢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层层铺写,孤苦无告,满纸呜咽。,李词与其人生密不可分:一、早期:十八岁以前,家境优裕,天真烂漫,开朗活泼;二、中期:十八岁嫁与明诚至明诚去世,婚姻美满,柔情蜜意,离愁别绪; 三、晚期,北宋亡南渡后,至李去世,国破家散,愁深苦重,凄凉孤苦。,总

5、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苏轼之豪放,柳永之婉约; 李白之飘逸,杜甫之沉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盛唐之乐观昂扬,晚唐之哀怨低沉; 唐诗之

6、重抒情,宋诗之重哲理。,归纳总结: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课堂回顾:,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

7、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解读文辞,揣摩情意;二、融入体验,体会情趣;三、超越原意,推陈出新。,一、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二、境遇不同,诗情有别;三、时代不同,精神迥异。,三、自主赏析阅读蜀相(课本14面),思考下列问题,探究此诗主旨。蜀 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的春天,杜甫初到成都,访诸葛亮庙作。,1、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字词,并用自己的话翻译这首诗。,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 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

8、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 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 与辅佐老臣都竭尽忠心。 可惜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亡 军中,常使后世的英雄们泪满衣襟。,2、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表明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写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故题为“蜀相”。,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追思、称颂、仰慕、钦敬、叹惋。,“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映阶碧草”,春意盎然,但祠庙却寂寥冷清;“隔叶黄鹂”,音啼婉转,而诗人却孤寂伤怀。庭草自春,何

9、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全得力于 “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5、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这种情感的是哪些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称颂、仰慕、钦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深沉、叹惋、感伤,6、有人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短短十四个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这个概括是否全面吗?,诸葛亮的主要功业就是: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佐刘备

10、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7、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神机妙算随机应变的智慧。,8、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歌描绘哪两种人物形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英雄”的人物形象。,9、这里的“英雄”是指什么样的英雄?,是指历代所有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10、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

11、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11、结合杜甫的生平和当时的时代,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分析此泪为谁而洒?又是谁洒下的?,蜀相这首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即公元760年杜甫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庙时所作。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看,政治上很不得志,“志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

12、,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持续了五年还没有平定下来,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正如杜甫描写的那样:“六合人烟稀”,“园庐但蒿藜”。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苦闷的。所以当他来到诸葛亮庙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

13、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翻译这首诗。2、这首诗表达了杜甫什么样的情感?诗句里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作者的这种情感?3、这种情感和蜀相里的是否一致?同一年,同一个春天,同在成都,同为杜甫所写的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感上

14、的差异?,【诗文赏析】 春意盎然,风光无限,流连在花丛中的诗人被眼前的繁花与彩蝶深深陶醉了。诗人在饱受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又恰逢这春光美景,怎能不为之心旷神怡呢?,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

15、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

16、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

17、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