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2537790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培训课件样板123456(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主讲:刘建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基本的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一、危险化学品概述, 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命名原则 GB/T 7694-200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2005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200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 2010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200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5258-2009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6483-2000,大

2、家经常接触危险化学品:,酸性:盐酸、硫酸 碱性:氢氧化钠 腐蚀性:次氯酸钠 强氧化性:双氧水 遇湿易燃:保险粉 易燃液体:柴油、汽油、重油 易燃气体:乙炔 助燃气体:氧气,(1)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2)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3)需要特别防护的,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了右边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1、危险化学品特征,如果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2、毒物对人体的危害,食道,呼吸道,皮肤,化学毒物,3、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盐酸:,纯氯化氢为无色有刺激性和臭味的气味。其水溶液即盐

3、酸,纯盐酸无色,工业品因含有铁、氯等杂质,略带微黄色。相对密度1187。氯化氢熔点1148。沸点849。易溶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属,对动植物纤维和人体肌肤均有腐蚀作用。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氯化氢气体对动植物有害。盐酸是极强的无机酸,与金属作用能生成金属氯化物并放出氯;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与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对皮肤有很大伤害.但人体的胃酸主要是盐酸. 高浓度盐酸对鼻粘膜和结膜有刺激作用,会出现角膜浑浊、嘶哑、窒息感、胸痛、鼻炎、咳嗽,有时痰中带血。盐酸雾可导致眼脸部皮肤剧烈疼痛。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将受伤者移到新鲜空气处输氧,清洗眼睛和鼻,并用2的苏打水漱口。浓盐酸溅到皮

4、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5至10分钟,在烧伤表面涂上苏打浆。严重者送医院治疗。,硫酸:,1、硫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2、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 3、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4、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5、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 6、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7、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8、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9、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10、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

5、壤可造成污染。 11、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次氯酸钠:,人体皮肤及眼睛若接触高浓度之次氯酸钠溶液可能造成灼伤,而误食则将造成口部、气管及消化道灼伤,亦可能有引发食道穿孔或胃穿孔的危险。若次氯酸钠不慎与酸接触会产生有毒氯气,最常发生是误将浴厕酸性清洁剂与次氯酸钠漂白水混合後产生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後造成中毒。,氢氧化钠:,在工业上,氢氧化钠通常称为烧碱,或叫火碱,苛性钠.这是因为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会腐蚀表皮,造成烧伤.它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其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与酸烧伤相比,碱烧伤更不容易愈合).用0.02%溶液滴入兔眼

6、,可引起角膜上皮损伤.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绞痛,粘膜糜烂,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由于强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予以注意.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的合成材料制作.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接触片状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

7、所应有通风装置.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保险粉:,所谓“保险粉”,其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被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还原清洗、漂白和有机合成、木浆造纸等领域。“保险粉”在250情况下就能引燃,且遇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并燃烧,加上燃烧过程中容易释放有害气体,一旦发生火灾很难用常规方法扑灭。,2、化学品火灾、泄漏急救措施,呼吸器的种类,3、正确使用个体防护,其他防护,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罩,用劳动保护用品要以正确使用、安全、可靠为原则。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必须到国家批准认可的定点劳保用品经销单位购买,选购的产品必

8、须取得 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三、危险化学品的检查要点,贮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禁忌物料: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三种贮存方式,隔离贮存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隔开贮存 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分离贮存 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2)安全标签的作用,表示化学品的危险性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标明作业人员防护基本

9、要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或CSDS。,(3)查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MSDS,化学品 及企业标识,2. 成分 组成信息,3. 危险性概述,4. 急救措施,5. 消防措施,6. 泄漏应急处理,7. 操作处置与储存,9. 理化特性,10. 稳定性和反应性,11. 毒理学资料,12. 生态学资料,13. 废弃处置,14. 运输信息,15. 法规信息,16. 其他信息,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1)危险化学

10、品仓库的保管员应经过岗前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做好日常检查、出入库登记。 (2)接触化学品员工应经过培训后上岗,严禁违规操作。 (3)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设有避雷设施,并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确保安全有效。,化学品仓库,化学品专柜存放,(3)危险化学品仓库、使用场所设置、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严禁圈占、埋压和挪用。 (4)库存危险化学品应保持相应的垛距、墙距、柱距。 (5)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场所应有电气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周期检查记录。,静电接地,(9)依据化学品防护要求配备防护用具,在储存、使用场所配备应急设施,如急救药箱、冲洗设施等。 (10)使用危险化学品场所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量应不超过

11、当班(一班)使用量。 (11)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场所张贴警示标志、安全标签和MSDS。,(12)现场存放危险化学品容器禁止敞盖放置。 (13)库存危险化学品应根据其化学性质分区、分类、分库储存,禁忌物料不能混存。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同库储存。,(2)腐蚀品 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第一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等。 第二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等。 第三项:其他腐蚀品,如双氧水等。, 腐蚀品的安全要求A 操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护目镜、胶皮手套、胶皮围裙等必要的防护用具。B 堆垛高度a) 大铁桶液体立码,固体平放,一般不超过3m;b) 大箱(内装坛桶)1.5m,化学试剂木箱2-

12、3m;c) 袋装3-3.5m。,(3)氧化物 氧化剂定义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氧化物贮存的安全要求A 不同类别氧化物不得混放贮存B 不得与有毒物质混放贮存C 不得与酸性物质贮存D 不得与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混放贮存,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化学品手套、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接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操作注意事项:,(4)五双管理: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 双人使用,谢谢聆听!,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