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34725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胜利乡卫生院郭红,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

2、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患麻疹 小朋友 腮腺炎

3、,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3、手足口病

4、: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 自发病日起14天。,4、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

5、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6、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6、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7、乙脑: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你是我这一辈子 最美的玫瑰,二、学校常见传染病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条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 1、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者同一个村发生有联系的麻疹病例2例及以上。

7、2、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3、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4、手足口病:当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即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3天内有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自然村(居委会)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手足口病病例。,5、流感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它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人,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人死亡。 6、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

8、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7、流脑:1周内,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乡、村因同一因素发生流脑3例及以上,或者有1例及以上死亡;或周边地区(全国、省、市、县)发生流脑暴发流行期间,发生1例及以上流脑病例。 8、乙脑:在一个县内,1周内发生乙脑病例5例及以上。,三、学校常见传染病个人预防措施,1、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上述学校常见传染病除手足口病外,均有相应疫苗可预防。 2、药物预防 :可服板蓝根冲剂、玉叶冲剂等抗病毒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不吸烟,不酗

9、酒,保证充分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 (二)经常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早晚洗漱。 (三)及时换洗衣服、床单、枕巾、被套。 (四)平时保持双手清洁,用清水及肥皂洗手。 (五)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七)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八)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绢、牙刷、餐具或其它个人物品。 (九)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十)避免挖鼻孔和用手或不干净的毛巾等物品擦拭眼睛。 (十一)痰必须吐在纸巾里丢进垃圾桶,或吐在厕所马桶中冲掉。 (十二)保持头发清洁,预防头虱。 (十三)如果有发烧及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尽快就诊。(十四

10、)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等,生吃瓜果要彻底洗净。(十五)注意选购、食用新鲜的食品和水产品,不选购、不吃外形、气味或味道异常及发霉的食物。,(十六)不吃可能受到鼠类等动物污染过的生冷食物、水和饮料等。 (十七)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青少年不应过早发生性行为。 (十八)拒绝毒品。 (十九)与动物接触后,一定要洗手。(二十)一旦被宠物抓伤或咬伤,要立即反复清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并到医院接受治疗及狂犬疫苗注射。总之,师生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和“两坚持”:“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

11、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用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绢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那些疫苗预防以上传染病,四、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疫情控制,1、疫情的判断与核实:根据上述介绍的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判断与核实为何种传染病;确认后向当地卫生院防疫组做疫情报告,疫情报告电话; 2、坚持晨检制度: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晨检工作规范要求,认真询问、观察、检测(测体温)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认真登记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记录登记表,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3、严格病人隔离:严格掌握并按上述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责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

12、治疗, 直至满隔离期限后或经当地卫生院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患病学生方可返校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4、执行疫情日报告:每日根据晨检结果,指定专人汇总填写学校晨检结果汇总表,报告当日新发病例数、痊愈病例数,住院病例数等信息,每日上午9时前上报辖区卫生院防疫组;若波及学校多,各校统一将晨检结果汇总表上报给学区,由学区汇总后每日上午9时30分前上报给辖区卫生院防疫组。疫情报告信息要准确、及时。,5、环境清洁与消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消毒对象与方法详见学校各场所的消毒方案。 6、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通过授课、

13、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学会勤洗手、勤晒被、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的十五字防病口决。疫情发生期间同学不互相探望、串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 7、保护易感人群:对未发病学生可建议由家长携带到当地卫生院应急接种相关疫苗或视疫情程度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当地卫生院组织入校开展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保护易感人群。,学校传染病防控晨检工作规范,一、晨检人:校医/保健老师;无条件者可由各班主任担任; 二、对晨检老师的要求:穿工作服、戴帽子、戴口罩 三、晨检需要的用品

14、 体温计(医用),消毒液(84消毒液、碘伏消毒液或75%乙醇),消毒容器(脸盆或桶),毛巾 四、晨检流程 1、问: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感(如发热、咽痛、流涕等); 2、看:察看儿童精神状况,有无明显异常(如颜面潮红、出疹等); 3、摸:用手触摸儿童额头,是否发热;,4、量:对可疑发热儿童进行体温测量; 5、留验:对有发热、精神差、有相关症状的儿童进行留验,安排在单独留检室; 6、消毒:对体温表每使用一次消毒一次,晨检老师晨检后应进行手消毒,儿童进教室前进行洗手 五、 消毒方法 1、消毒对象:手和体温表 2、消毒药物:84消毒消毒液;0.5%碘伏消毒液;75%乙醇棉球 3、消毒药物的浓度:半脸盆(

15、约5斤)水加84消毒液1盖,形成500mg/L浓度; 消毒方法:将手浸泡后再用毛巾擦干,六、 留验与报告 1、各学校应准备单间留验室,隔离所有疑似病例; 将留验儿童晨检结果逐一登记;填写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记录登记表 2、通知家长接回儿童并带到当地卫生院就诊; 留验室应安排一名老师,监护留验儿童,家长未接走儿童前,儿童不得离开留验室。,学校各场所的消毒方案,一、消毒原则 :学校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平时注意加强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开展消毒工作,若有传染病疫情存在,按才有针对性消毒。 二、消毒场所 :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礼堂、厕所、

16、食堂等公共场所。 三、消毒对象与方法: 1.地面:上述各场所地面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2.空气:房屋密闭后: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A、B液在使用前需混合放置24小时后,方可按比例配制使用)进行喷雾消毒,用量为8毫升/米3 ;,也可将食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或电磁炉加热蒸发,薰蒸1 小时,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也可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半小时。 3.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4.手与皮肤:可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乙醇棉球、纱布块擦拭, 作用1 分钟3 分钟, 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5、食饮具:首选物理消毒方法: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 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对不具备物理消毒的单位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水冲洗、风干保存备用。 6.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分钟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