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34641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让村级集体经济在改革发展的大局中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一个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了,那么这个地方则可能提前实现共产主义。,篇首语:,习近平同志2010年12月17日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已有800010000个高水平的集体经济强村。,山东烟台南山村,广东中山崖口

2、村,河南临颍南街村,新疆尉犁达西村,黑龙江甘南兴十四村,云南昆明福保村,山东省烟台市南山村,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制度层面的必要性,在199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是很长的过程。”,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

3、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从总体情况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统”的功能不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价值层面的必要性,现实层面的必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以及村级集体经济本身的加快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有可为。,总体向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支持

4、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体现在以下三个“重点”:,一是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二是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市场化的经济手段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历史经验表明,村级集体经济的每一次改革和发展无不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关联,村级集体经济要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中获得新的飞跃和发展,必须植根于市场经济的土壤,面向市场,组织农

5、民走市场化的道路,更多地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找到一条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效经营、收益共享、民主监督的新途径。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化运作,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摆脱规模小、行业面窄、抗风险能力弱等制约因素,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规避市场风险,避免单个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逐渐成熟的组织载体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社区股份,土地股份,农民专业,“三大合作”组织形式,多元化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所有制结构上,村级集体经济经历了由以集体经济为主,逐步转为集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阶段。在解决集体资产的管理、处置、分配

6、,尤其在土地、经营性资产的核定、量化、股份设置、股权流动、利益分配等具体制度安排上,村级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还是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形成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产权制度。近几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亮点。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新突破。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村级集体经济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走服务民营和联合发展之路,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日益增长的群众愿望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下,全体村民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水涨船高的对应关系。一般说来,集体

7、富,村民富;集体穷,村民穷;集体空,民心散。这一点无论是从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还是集体经济脆弱的村,都能得到印证。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村民负担的减轻、收入的增加,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村民福利的改善。广大农民在普遍解决温饱问题,收入持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之后,迫切期望发展集体经济,为他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也是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资源开发模式,特点是采取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联合的方式,对村域内的山林、水面、矿产和“四荒”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不与下面将要论述的“土地营运模式”重叠,这里的资源一般不包括土地资源。实践中,可

8、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水电、矿产资源丰富的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招商引资、以村企联建等形式,创办矿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增加集体收入;旅游资源丰富的村,依托农业产业化相关政策,创办农家乐、餐馆、招待所、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娱乐场所等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可以利用山林资源和农业用地相对较多的优势,带动农户或联合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资产盘活模式,特点是将集体所有的办公用房、厂房、机器设备等闲置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公开招投标等形式,使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变“包袱”为财富,变存量

9、为增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的研究者把闲置资产作为村级资源的一种,因而把这种模式也作为资源开发模式的一部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鉴于自然资源和闲置资产的表现形态各不相同,对两者进行经营开发的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把它们并列为两种模式较为适宜。资产盘活模式的优势也在于比较容易实现,收入相对稳定。采取这种模式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资产进行处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益。,土地运营模式,特点是将土地作为村集体最重要的资源,走以地为媒、以地生财的路子。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方式:一是通过成立土地存贷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再统一出租,获得存贷

10、利差收益;二是将土地作价入股到其他企业,参与分红;三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专业承包、招标经营等形式,参与兴建园区、建造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土地营运的实践主要发生在城市郊区农村,这些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一、二产业较为发达,农业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土地增值空间很大,使得土地营运成为必然。,实体带动模式,特点是通过企业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三种:一是自主经营模式。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集体自主创办企业,大力发展工业,走工业强村之路。二是配套经营模式。依托当地大中型企业,村集体配套兴办小型加工企业和服

11、务企业,构建村企互动、产业带动格局。三是加盟经营模式。将村级组织纳入企业加盟连锁经营体系,村集体以土地、闲置房屋入股等方式享受分红。,服务创收模式,特点是靠提供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其提供服务的方式有多种,有的是通过村集体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有的是村集体通过成立服务性机构或公司,为企业或群众提供中介服务,从中获得一定的管理费或服务费;还有的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比如荆门市通过地方组织的引导,由移动、联通、邮政、保险、供销等部门,与村集体合作开展代办服务,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这种模式在基层被

12、称为“服务代办模式”。,资本运作模式,特点是村集体通过将存量资金入股企业经营、异地购买资产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近年来,随着城镇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有的城郊村土地征用较多,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征用补偿金;有的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较快,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产。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货币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资金入股分红是这些村进行资本运作的常见方式之一。同时,也有不少村开始打破地域限制,尝试走异地物业经济之路,在城镇、工业功能区等发展标准厂房、商业用房等物业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市

13、场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新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由封闭发展向开放发展转变,由孤立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由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素质。,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能力素质。,一是选准配强村级班子。 二是强化发展意识。 三是加强发展能力培养。 四是注重后备力量建设。,2、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外部环境。,一是财政政策。 二是土地政策。 三是金融政策。 四是项目政策。 五是税费政策。,3、创新机制体制,增强内在活力。,一是产权制度创新。 二是运行机制创新。 三是管理体制创新。,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镇,推进,工程,4、整合各种资源 ,凝聚 强大合力。,一是整合部门资源。 二是整合企业资源。 三是整合人才资源。,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