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33963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高考动向成就高考梦想(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8月22日,Good evening!,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对历史教学的启示,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历史试题整体分析,一、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历史试题概况,(一)国家命题和分省命题相结合2011年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的省(区)有:河南、山西、新疆、吉林、黑龙江、辽宁、江西、宁夏、湖南、陕西等10个省(区)。其中河南、山西、江西、新疆是第一次实施新课程高考。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海南、浙江、安徽、福建等9个使用新课标版教材的地区实行自主命题。而上海市是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课程改革试验区,2004年开始启动高中二期课程改革试验,高考命题依据的是上海市自主编写教材。,一、2011

2、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历史试题概况,(二)文科综合卷与历史单科卷并存从考试科目设置看,有的地方使用文科综合卷,有的则设置历史单科卷,还有的地区既有历史单科卷,又有文科综合卷。其中江苏、海南实行会考基础上的历史单科卷,江苏的历史单科卷满分为120分,海南的历史单科卷满分为100分,其余省、市、区都使用文科综合卷。使用文科综合卷的地区中,山东文综卷满分240分,其中历史部分占78分外,其余省(市、区)文综卷都是满分300分,历史部分占100分。上海市既有历史单科卷又有文综卷,历史单科卷满分150分,文综卷满分100分。,一、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历史试题概况,(三)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考查各有侧重新课

3、标全国卷和山东卷、福建卷、海南卷、江苏卷(不含上海市)既考查必修内容,也考察选修内容,选修模块试题在卷子中单独呈现。这些省(市、区)对选修模块的考察情况是:新课标全国卷考察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分值15分;山东卷考察选修1、选修2、选修3,分值10分;福建卷考察选修1、选修2、选修4,分值15分;海南卷考察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选修5、选修6,分值8分;江苏卷考察选修1、选修2、选修5、选修6,分值10分。,一、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历史试题概况,总体变化:1.新课标全国卷的命题思路、试题结构、命题质量较为稳定,而自主命题省份卷则有求变、求新、不稳的态势,这表明新课程改革

4、试验是一个探索过程。2.试题的难易度不平衡,新课标全国卷难度有所增大,江苏卷难度有所降低,其它各地试卷难度基本稳定。3.自主命题省份卷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倾向,一些省份的试题特色鲜明。4.各类新课程历史试题普遍突出对学生史学方法、史学观念的考察。,近五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试题趋势分析,一、从考查知识掌握为主,转变为考查学习能力为主,19771988年,典型的以“知识立意”。19891991年,推出史料分析题,试题实现知识和能力并重。1992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的能力要求全面提升。20002006年,强调历史学科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2007年以来,新课程高考改革正式开始,在命题方面呈现出新

5、的目标立意。将新课标设定的历史教学目标作为历史高考的目标。,二、从高考试题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上看,历史命题经历了“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脱教材”的过程,目前,“脱教材”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性的趋势。,【例1】(1994年全国高考)43.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思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

6、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9分)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小切口、深分析”型试题,题目要求不仅强调史实和理论的结合,而且在思想认识上突破了教材,要求考生“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的结论是对当时教材的结论的突破,而理解的依据是当时教材中“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这在当时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反应的命题改革方向就是要跳出教材的思想束缚。,【例2】(199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42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

7、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此题的命题立意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观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参考答案在表述上与教材的差异并不大,但“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的答题要求,就使得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洋务运动”作出评判。这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势必要打破教材上四平八稳的评价历史事物的方式。设问角度的些微变化,就引起了历史学习的深刻变化。因此,这是一道颇具改革价值的试题。,

8、【例3】(2006年全国高考广东卷)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本题的选点与选材都在

9、教科书之外,但答题方法和所需能力都属于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能力要求,设问推进层次符合一般认识规律,所得出的结论又与教材上西周的“礼乐制度”吻合。题目的形在课外,神在课内。,【例1】(1994年全国高考)43.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思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9分)恩格斯观察历史的

10、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例1】(1994年全国高考)43.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思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9分)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例1】(1994年全国高考)43.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

11、,马克思、思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9分)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小切口、深分析”型试题,题目要求不仅强调史实和理论的结合,而且在思想认识上突破了教材,要求考生“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

12、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的结论是对当时教材的结论的突破,而理解的依据是当时教材中“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这在当时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反应的命题改革方向就是要跳出教材的思想束缚。,【例2】(199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42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此题的命题立意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观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参考答案在

13、表述上与教材的差异并不大,但“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的答题要求,就使得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洋务运动”作出评判。这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势必要打破教材上四平八稳的评价历史事物的方式。设问角度的些微变化,就引起了历史学习的深刻变化。因此,这是一道颇具改革价值的试题。,【例3】(2006年全国高考广东卷)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

14、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本题的选点与选材都在教科书之外,但答题方法和所需能力都属于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能力要求,设问推进层次符合一般认识规律,所得出的结论又与教材上西周的“礼乐制度”吻合。题目的形在课外,神在课内。,【例4】(2009高考江苏单科) (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

15、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

16、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本题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第和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第问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