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3051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贵州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9 分,每小题 3 分)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即由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由隶农贵族经济模式向自由农地主经济模式的转型,由联邦制国体向中央集权国体的转型的时代。所有这些,都使得那个时代的人不管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都是饱满昂扬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阴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

2、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产生思想、研究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

3、育从戎与祀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像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辩理透彻,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可以说当时的“科技成就绝对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

4、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等,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这个民族精神生命的源泉。当我们被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惑时,当我们在浮华喧嚣的历史泡沫面前迷失或不知所措时,我们应该去向我们民族的原生文化宝库寻求再生的动力。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瑰宝,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 500 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2恢弘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

5、把握住富民强国、团结奋斗的主调。(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1下列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文化”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既有大毁灭又有大创造、既有大沉沦又有大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社会整体上是大转型的时代。B“原生文化”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体现了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生命状态,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等几乎所有基本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泉,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如孙武、司马穰苴等伟大军事家的理论,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

6、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实力的时代,重视强国富民,追求竞争优势,所以,那些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没有产生的土壤。B春秋战国时代能够出现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是因为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C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纷争不断,如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等,此起彼伏,体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变革的活跃。D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不仅表现在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等方面,也表现在军事科学方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孔子私学,稷下学宫,到最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的实现,表明教育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B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往往也是造就伟人的时代,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C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当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再生的动力。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于在今天这个国家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答案】1B 2A 3C3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二、古文阅读(共 36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

9、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4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留徇齐五岁,下

10、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史记乐毅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报:报复B乃去赵适魏 适:到去C于是屈身下士 下:降职D皆为郡县以属燕 属:归属,从属。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3 分)A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B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C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D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

12、乐氏后有乐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齐国多方征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间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5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2)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答

13、案】4C5A 6C7(1)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 (“罢”、“至于”,整体意思 2 分)(2)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 (“说”、“劳”“飨”各 1 分,整体意思 2 分)【解析】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C 项,“于是屈身下士”中

14、的“下”如解释为“降职”与语境不合,应解释为“谦逊地对待”。理解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词性,不能离开语境理解。例如:洞庭波兮木叶下。下:动词,落下。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关键能够会翻译句子。原文为: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15、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见于等等。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66试题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

16、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C 项,“故意不让臣服”,无中生有。原文意思是: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解析: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罢”,停止攻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