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3049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贵州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艺批评首先要敢于“亮剑”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来自于超越功利的创造,而伟大批评家的最重要的品格则是超越功利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艺术欣赏与批评的痴迷。在谈到当下的文艺批

2、评生态时,有人强调“重要的是立场而非姿态” ,接着就有人反驳,“立场和姿态都不具有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重要的是“批评家通过审美来认识世界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审美的品格和认知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 。其实, “姿态”也好, “立场”也好, “价值判断”也好,在文艺批评中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概念,它们都属于中性词,无好坏褒贬之分。只有追问下去,这个批评家是以什么样的“姿态” 、 “立场”从事批评,用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判断,我们才能对批评的品格做出优秀、平庸或低劣的评判。面对当下批评界存在的最突出的症候,有什么样的批评“姿态”是首要问题。试想,如果一位批评家写了一辈子表扬文章,却

3、从来不敢拉下脸来“批评”作家和作品,我们是否该称呼这样的批评家为“表扬家”?或许这样的批评家可以自辩:“我表扬的都是好作品,我说好都说到了点子上”但从整个文艺生态来看,真的满目都是硕果而无杂草吗?那些从印刷厂里印出来的书,那些发布在各种新媒体上的作品,真的无赝品无瑕疵吗?那些顶着作家、艺术家桂冠的人,就没有平庸的乃至欺世盗名的?面对复杂的文艺生态,而只知道一味说“好”的批评家,难道不觉得自己是严重失职吗?遗憾的是,现在只知道说“好”的好好先生式的“表扬家”比比皆是,而斗士式的敢于拿起外科医生“手术刀”的批评家则凤毛麟角,真正敢于“亮剑”的批评家少之又少。如果连指出问题、直面真相的起码的批评“姿

4、态”都没有,那还用得着讨论“立场”和“价值观”问题吗?跟一个满嘴“伪词”的批评家讨论“是非”有何意义?究竟是哪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批评家的激情和说真话的良知?是精于利害计算的“聪明” ,擅长关系权衡的“圆滑” ,抑或本身就不具备批评家的基本素质,只是混迹于批评家队伍,以“批评”作稻粱谋而已?不妨请广大的读者来观察,请批评家反躬自省。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来自于超越功利的创造,而伟大批评家的最重要的品格则是超越功利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艺术欣赏与批评的痴迷。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才能是一种稀有的、因而受到崇高评价的才能” ,这种才能表现在“深刻的感觉,对艺术热烈的爱,严格的多方面的研究”但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批

5、评家追求真理的“信仰” , “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东西的信仰” ,因此他说, “任何力量都不能迫使我写出一行违背信仰的文字来” 。当有人记起今年是别林斯基逝世 165 周年时,可有人记得,今年也是中国一位天才级2的批评家金圣叹诞辰 405 周年?这位早于别林斯基近两个世纪出生的中国批评家,在批评理论上的贡献迄今尚未得到学界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评价。他对小说文本的解构式分析,“晰毛辨发,穷幽极微” ,不知比西方文论中的解构理论早了多少年。他那著名的腰斩水浒传的一刀,堪称是精准而绝佳的“手术” 。他因“哭庙案”而受牵连时,在临难前的绝命诗之一中写道:“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

6、解,庄骚马杜待何如?”他在生命即将终结时,脑子里念念不忘的却是他计划中尚未完成点评的几部“才子书” 。对于金圣叹这样的天才批评家,也许不是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但他这种为艺术而献身的激情、勇气和胆魄,后进的学人们是不是应该从中汲取养分,以垫实自己的精神底蕴呢?(摘自 2013-11-01人民日报)1、下面对“批评家”有关内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批评家往往需要通过审美来认识世界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审美的品格和认知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B.批评家如果一直写表扬文章,却从来不敢拉下脸来“批评”作家、作品,我们就可称呼这样的批评家为“表扬家” 。C.批评家面对复杂的文艺生态,如

7、果只知道一味的说“好” ,这样的批评家就是严重失职的、平庸的“伪批评家” 。D.批评家就需要一些敢于拿起“手术刀”式的斗士,这样的“斗士”却凤毛麟角,而真正敢于“亮剑”的更是极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来自于超越功利的创造,因此伟大批评家的最重要的品格就是超越功利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艺术欣赏与批评的痴迷。B.要对批评家批评的品格做出优秀、平庸或低劣的评判,需要从他们从事批评的“姿态”“立场”以及进行判断的“价值观”等角度评判。C.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才能是一种稀有的、应受到崇高评价的才能,它表现在“深刻的感觉,对艺术热烈的爱,严格的多方面的研究等方面。D

8、.金圣叹在批评理论上的贡献迄今尚未得到学界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评价,但他为艺术而献身的激情、勇气和胆魄值得后进的学人们学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文艺批评中,文艺批评的“姿态” “立场” “价值判断”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概念,无好坏褒贬之分。B.从整个文艺生态来看,作者认为那些从印刷厂里印出来的书、那些发布在各种新媒体上的作品大多是充满瑕疵的赝品。C.在作者看来跟一个满嘴“伪词”的批评家讨论“是非”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从一些敢于“亮剑”的批评家身上汲取养分。D.对那些缺乏批评的激情和说真话的良知的批评家,作者建议批评家们应反躬自省:是因为精于利害计算的

9、“聪明” 、擅长关系权衡的“圆滑”呢,还是因为不具备批评家的素质而以“批评”作稻粱谋?3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其先,魏之枝族,姓托拔氏。孝文迁洛,改为长孙。五世祖嵩,魏太尉、北平王。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光破陇右。太祖临夏州,以俭为录事,深器敬之。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

10、教诲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太祖又与俭书曰:“近行路传公以部内县令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肃群下。吾昔闻王臣謇謇,匪躬之故,盖谓忧公忘私,知无不为而已。未有如公刻身罚己以训群僚者也。闻之嘉叹。 ”荆蛮旧俗,少不敬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俭对曰:“今江陵既在江北,去我不远。湘东即位,已涉三年。观其形势,不欲东下。骨肉相残,民厌其毒。荆州军

11、资器械,储积已久,若大军西讨,必无匮乏之虑。”太祖深然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太祖与俭书曰:“本图江陵,由公画计,今果如所言。智者见未萌,何其妙也。但吴民离散,事藉招怀,南服重镇,非公莫可。 ”遂令俭镇江陵。进爵昌宁公,迁大将军,移镇荆州,总管五十二州。俭旧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世宗,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官所赐之宅还官。诏皆从之。追封郐公。(节选自周书长孙俭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俭少方正,有操行方正:为人正直。B.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起家:从

12、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C.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虞:料想。D.进爵昌宁公,迁大将军进:晋封。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俭“奉公勤至”的一组是( )(3 分)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湘东即位,已涉三年。观其形势,不欲东下吴民离散,事藉招怀,南服重镇,非公莫可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长孙俭出身高贵,祖先是北魏时的托拔氏。魏孝文帝迁至洛阳后,改姓长孙。年轻时,有4操守,不乱结交朋友。B.长孙俭能力出众、严于律己,在任期间,太祖、魏文帝都曾写过书信高度赞扬他。C.

13、梁元帝在江陵继位后,对外和睦邻国,心中却怀有诡计。长孙俭秘密致信太祖,陈述进攻他的策略。太祖善听良计,最后取得了成功。D.长孙俭的旧属曾到皇宫汇报情况,当时正下着大雪,就站在雪中等候通报,从早晨一直站到天黑,脸上竟然没有显露出懈怠的神色,可见长孙俭勤于教导属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教诲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5 分)(2)太祖深然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风流子(初春)秦观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

14、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注】绍圣元年(1094)春,时年四十六岁的秦观在由汴京被贬谪往杭州的途中创作了此首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此词调牌下题目作初春 。8、结合词的上阕内容,分析词句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5 分)9、清朝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评论词句“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时说“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洛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 ,结合词句对此评论加以赏析。(6 分)(三)名篇名句

15、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2)人生亦有命, ?(拟行路难)(3) ,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 )(4) ,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5)问君能有几多愁? 。 (虞美人 )(6)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唯灵魂不可征服5剑 梅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2013 年 7 月 18 日是曼德拉 95

16、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对曼德拉的赞颂铺天盖地。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黄家驹 1990 年 3 月创作光辉岁月 ,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 1962 年 8 月再度被捕到 1990 年 2 月重获自由,从 44 岁到 71 岁,他服刑 27 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