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2895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 “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A B C. D.2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大脑 B 人类的意识 C. 人类的生理状况 D. 人类的实践活动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

2、中,正确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B C D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 4-6 题。4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3、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2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科学的物质观 D.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信仰宗教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不同回答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A B C D8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

4、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 B C. D. 9恩格斯指出:“正像在 18 世纪的法国一样,再 19 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0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和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

5、性 。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11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31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

6、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 B C D13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 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14通过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通过“思维的眼睛” ,我们能够解释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性 创造性A B C. D. 1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 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

7、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 ”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认识是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特性 C. 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16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规律性17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这种联系是否是物质运动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水往低处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4生产关系一定

8、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 B C D18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 分工协作 B. 勇于创新 C. 实事求是 D. 依靠群众19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转化20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与 1963 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9、系之中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 B C D21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C.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田径比赛中,4100 接力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回答 2223 题。22只有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才

10、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是因为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的功能是部分功能的总和 523在四名队员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排列顺序的优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说明A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B要重视量的积累C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D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4英国管理学家霍金森说:“哲学的任务在于它必须先于行动,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就应成为哲学家。 ”这一观点强调了A管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C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哲学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

11、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 2526 题。25.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26习近平在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辩论, “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 。这一评价强调了哲学是A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启迪人类智慧的综合科学C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D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27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

12、气” 。这是 A.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8钱文忠在让汉字高兴一会儿中写道:“囧,我很囧。这个字非常有意思,真的奇思妙想,它的本义是光明的这个字早就退出历史舞台,没人用了。 ”古字新用,像当下“囧”字这样的奇思妙想A使得意识不再根植于物质世界 B让意识天马行空,无可约束C仍没有打破物质决定意识的铁律 D为人们实践再造了一个新的客观物质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回答 29-30 题。29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是6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科学实验性A B C D 30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C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二、问答题(本大题共 3 道小题,共 18 分)31在人们选择前进目标和获得幸福感的关系上有三种状态:当目标唯一且难以达到时,幸福感往往很低,因为只有一条道路可通“罗马” ;当目标不唯一且有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