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28898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_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二月革命推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结合材料与课本思考: 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

2、渡”的思想。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思考:面对这样的形势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背景:国内战争,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1)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胜利。2)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思考:这些措施会产生什么结果呢?,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

3、8千克)粮食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材料三: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方面:该政策在当时形势下的实施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消极方面:该政策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破坏了工农联盟,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战后继续实施引起新的经济政治危机。不是向社

4、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面对新的危机,又该如何行动?,材料一 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思考: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列宁主张采取什么政策?该政策的目的、内容、开始实施的标志各是什么?,材料二 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

5、”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社会主义一定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否则社会主义就没有资格代替资本主义。,面对现实,革命政权要想战胜帝国主义,必经阶段是恢复市场与商品经济。,苏俄领导者的经济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知识归纳: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后,经济严重破坏,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不满,频繁暴动;国家也无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开始: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内容:农业:固定粮食税政策、工业: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流通:允许自由买卖等分配:按劳分配,工资级别制,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情况,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

6、识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农民的积极交纳粮食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想一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思考:邓小平为什么这样说呢?,阅读课本第三目,思考下列问题:,斯大林经济体

7、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认识这一体制?,工业化宣传画,农业集体化宣传画,第聂伯河发电站,思考: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根本原因: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经济结构所决定客观原因: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的环境造成的结果,思考: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材料二: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取生存,就必需有强大的重工业,奠定国防建设。 斯大林,斯大林体制的表现有哪些?,1)单一的

8、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思考:如何认识斯大林体制?,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

9、基本数字手册,如何认识斯大林体制?,积极影响:斯大林模式下,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基本实现工业化; 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影响: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负担过重;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照般,为各国经济发 展埋下隐患,成为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的启示:,1、制定政策必须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政策的制定要遵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3、要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

10、。4、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小农经济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取消商品生 产。,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经济体制确立,探 索 中 形 成,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启示和教训,1制定政策必须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政策的制定要遵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3要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4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19181921,1921192

11、7,20世纪30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2011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

12、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B,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B,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

13、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A,(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观的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14、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B,(2011沈阳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 B C D,B,)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15、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C,(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B,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B,下列表格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份报告,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时间 粮食人均产量(公斤) 肉类人均产量(公斤) 19281929 470 35 19301932 460 2025 19331937 440450 1520 19381940 420430 25 A苏联农业取得显著成就 B二战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 C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显现 D经济大危机困扰着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