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2395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课 宏观结构: 一、改革揭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内容、概况 (一)农村率先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深化) 三、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课标要求),经济体制改革,3、改革的前提: 4、根本目的: 5、目标: 6、改革的内容: 7、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2、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城市生产关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1、什么是经济体制?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思想上:左倾错误不断纠正,解放思想,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

3、,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邓小平(1987年4月),1、背景 (1)“文革”结束(1976) (2)“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思想基础(思想解放),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伟大的转折,揭开序幕,大政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方针:改革开放、经济建设,2、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改革开放,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

4、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拨乱反正,健全社民主和法制,3、影响:(1)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政组路线(2)实现重大历史转折,揭开改革序幕,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知识小结,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1949年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 3、

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内容、概况: 进程:农村城市(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深化),(一)农村率先经济体制改革,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概况 过程:农村城市,(一)农村率先经济体制改革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农村率先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可能性),材料1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

6、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材料2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社员出工:“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

7、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造成农业生产缓慢。,【农村改革的必要性】,材料3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村干部和十几户农民按手印立下大包干秘密协议,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协议上写着: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敢为人先,思考:据材料说说,小岗农民为什么会冒死分田?这一做法后被命为什么制度? 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为什么农村率先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可能性),1、改革的的原因(必要性和可能性) (

8、1)农村不稳定,整个政局就不稳定;农民生活比较贫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2)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弊端,阻碍发展。 (3)安徽、四川灾重,农民有首创精神 (4)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 2、主要内容: (1)变革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产业 (3)流通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4)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建立乡镇政府、村委,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内容 (一)农村率先经济体制改革,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变革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土地公有制 对象:土地 主要特征:包产

9、到户长期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 ) 意义: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调动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农村土地分割为小块,不利于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阻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B己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

10、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 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昔日小岗村,学思之窗,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一年越过

11、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20年后的小岗村“江山依旧,旧貌犹存”。,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对比华西村:1969年,江阴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了1978年,它创造了近399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挖到的第一桶金。,(2)发展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洗脚上田”,广东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天下第一村”江苏江阴华西村,1961年建村之始集体积累只有1764元,人均分配53元的小村庄。 顺应改革

12、开放的大潮华西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 1988年成为“亿元村”。 2007年,华西村现销售收入450亿元,人均资产过百万,人均收入达到8万元。,俯瞰华西村,中间高塔为华西金塔。,欧式别墅,华西公园一角,1、解放前后19501952:土地改革(地主私有农民私有) 2、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合作化(生产资料私有公有制,集体经营) 3、全面建设时1958: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 4、改革开放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归纳:建国后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启示: 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材料

13、1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2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政企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忽视价值规律,效率低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总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原

14、因: (1)农村改革的推动 (2)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进程:(1)1978-84试点 (2)1984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1992深化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四大)。 P87小字“产权-”(股份制公司制为主要形式),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往往借助于其它经济形式来遮掩、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外资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90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活动。这种“摘帽”现象( ) A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 B适应了社会主义

15、市场经济要求 C加大了私营企业主的投机性 D使国家开始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二、经济体制改革 : 农村率先 城市,(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4、内容(补充拓展): (1)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2)所有制:单一公有制改为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四大以后) (3)分配制度: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4)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992十四大后创新阶段(目标).,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企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

16、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首都钢铁公司,“二汽”集团生产的新型汽车,知识链接,“二汽”集团生产的新型汽车,首都钢铁公司,邯郸钢铁公司夜景,邯郸钢铁公司,为河北省大型国有企业,1997年实行“股份制”改革,现在无论在资产上,还是在生产规模和效益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功的范例。,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号高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场景,首都钢铁公司,5、影响: (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3)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4)消极: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等,(二)城市:国有企

17、业改革,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单位:家),2010年54家:46家大陆,8家台湾 2011年69家:61家大陆,8家台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5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第6位 中国国家电网:第7位,46,中石化、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保险、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南方电网、东风汽车、中国建筑集团总公司、中化集团、中国电信、上海汽车、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来宝集团、中国海洋石油、中信集团、中国一汽、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宝钢、和记黄埔、中粮集团、中国华能集团、河北钢铁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钢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香港怡和集团、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江苏沙钢集团、武汉钢铁、中铝集团、交通银行、中国国电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