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2334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 运动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4,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学“器物”。,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三个阶段,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 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到1919年 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第2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尝试,一、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重点把握1:背景,从国际环境、社会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方面概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

2、国富强!,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郑观应,王韬,思考:早期维新思想有什么不足, 有何作用?,A、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B、没有付诸实践。,早期维新思想对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背景: (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2)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归纳总结,主张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民权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效仿西法(

3、最为激进),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重点把握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宣传变法思想的方式:,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维新派这些作品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实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重点把握3:影响,积极: 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一次救亡图存政治改革运动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局限性:未能触动封建体制未触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未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总体来看,是资产阶级变革制度的初步尝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延伸: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

4、瓜分中国的狂潮,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保守势力强大,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14,(1)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3、清政府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时间:“新政”1901年1904年 “预备立宪”1905年1911年,目的: 通过“新政”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维护专制统治 “预备立宪”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专制统治,(2)准备,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实践:一系列起义 时机:

5、四川的保路运动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论战,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前提,核心,补充,(3)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4)中华民国成立(1912)概况(时、总统、国旗、国都、纪年)临 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措施临时约法的颁布(5)结果及评价: 历史功绩 和局限性,巩固政权的措施,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6、会出现这种变化?,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经济工业化,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

7、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禁止缠足等。,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生活习俗变化,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国际意义等方面总结)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启示: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青史凭谁判是非” 辛亥革命功绩、局限,1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

8、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D,考点练习:,D,A,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材料一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思想: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 制宪法,君主立宪。,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9、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1)主张全民教育;重视女学。 (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意义:培养了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3. 临时约法的颁布,内容,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1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