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522101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9.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一.关于人类的起源 1.唯心主义说法 圣经中有亚当与夏娃的传说 我国上古神话中有伏羲、女娲为人类始族的故事 2.唯物主义说法 达尔文.恩格斯.毛泽东 证明: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200多万年的猿人化石陕西兰田发现的5060万年的猿人化石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二.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时间:20000年以前 石器加工方式:打制(尖状器.片状器) 2.新石器时代 时间:4000年20000年 石器加工方式:磨制(石镰、石刀、石斧、石锛 ) 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三 工艺美术的形成 形成过程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人

2、群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速度加快,标志原始人聪明才智的事物被创造了出来:有制作讲究的劳动工具如石镰、石刀、石斧、石锛;有精制的黑陶艺术及雕刻精细的玉石、牙骨工艺。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一、陶器的产生(距今1万年以前) 1.有利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定居生活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2.陶器的雏形 一说由于在编织的篮子上涂上粘土,经过火烧之后而形成的 另说,在人类刚学会用火不久就学会了制作陶器。火被利用以前,人类还不知道吃熟食,火被利用后,人们往往把捕获的鱼、

3、兽之类用泥巴糊起来放在火里烧,待“烧好”后,泥巴质硬难损,可以盛水及其他物品。此后便有意用这种掺水粘土做成各种形态的器物,经火烧之后供用于生活,于是,陶器便随着这种生活的需要产生了。,二、陶器的制作 (一)手制成型 1用手直接捏制; 2把陶泥糊在编织物上; 3泥条盘筑法: (二)轮制成型 1慢轮制作 2.快轮制陶 (三)除手捏和轮制两种制陶外方法,据近人研究,还应有模制成型,即模范注浆。蛋壳黑陶器壁极薄,研究者以为难以轮制,同时根据其他方面的材料,提出此种制作方法。注浆成型的器物也已有出土。,三、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一)器物造型的起源1摹拟成型 摹拟植物造型在原始陶器中有葫芦形器、瓜形器、

4、竹筒形器等 摹拟动物造型 动物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十分熟悉的,取其整体或局部作为器物的造型是很自然的事情 摹拟器物造型 在原始文化遗址中也屡有出土。宝鸡北首岭出土的半坡型船形陶壶,是根据“刳木为舟” 的独木船形而塑造的 摹拟人物造型 按照人体的某一部位的形状塑造而成 2. 根据生活需要造型 器物造型就逐步摆脱了摹拟自然物象而根据生活需要造型,(二)器物装饰的起源 在原始装饰艺术中,从其内容可归纳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其中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物的影响而产生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其余三类则是通过先摹拟尔后提练概括,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逐步形成的。多种形式的装

5、饰纹样,都是在摹拟了自然物象之后发展而成,而那些摹拟了自然物象的形象,揭示着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情况,既可以说是图腾标志,也可以说是他们歌颂生活的结果,记录了古人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些原因,促成了装饰艺术的起源。,四、彩陶艺术,概 念: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 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时 间:延续约有3千年左右,最早的彩陶约产生在距今6千年以前 分布地区:在黄河、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彩陶遗存,以河南、陕西、湖北、甘肃、青海、 山东、江苏等地区出土的彩陶为典型 器物种类:饮食、蒸煮、储存器都有,可满足于当时人们不同方面的需要 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

6、窑文化(过去曾称 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下面分别介绍:,(一)仰韶文化彩陶,1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为代表,另外有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武功游凤等遗址。 器物造型:圆底折腹直壁、细颈、直口尖底等形式 装饰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常见的有线纹、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纹、网纹等。动物类纹样有人面纹、人面鱼纹、鱼纹、鹿纹、蛙纹等 彩绘特点:颜色多用黑彩 纹样构成为二方连续式,也有单独纹样做散装布置的 代表作品:人面网纹盆(西安半坡出土)、鱼纹蛙纹盆(陕西临潼姜寨出上)、人面鱼纹盆(半坡出土)、鱼纹盆(陕西武功游凤出土)等,半坡遗址发掘现场,人面鱼纹盆,彩陶三角纹钵

7、(半坡),彩陶兽面纹壶 (半坡),网船形彩陶壶,2庙底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另外有甘肃武山西平、山西垣曲下马村、陕西华县柳子镇、甘肃武山、天水等遗址 器物造型:曲腹小平底、卷底、葫芦形平底小口等形式 装饰纹样:几何纹样有蓝纹、划纹、弦纹等,及由点、勾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连续的花形带状纹。动物形象较少,有鸟纹、蛙纹、蜥蜴纹及个别的人面鱼纹等。 彩绘特点:黑彩,红彩很少见。施白衣的彩陶为这一类型彩绘装饰的明显特点 代表作品:花瓣纹彩陶盆(陕县庙底沟出土)、花叶纹彩陶盆(同前)、云纹彩陶瓶(山西垣曲下马村出土)、圆曲线圆形彩陶盆、花叶弧线纹彩陶盆(陕县庙底沟出土)、衡锡纹彩陶瓶(甘

8、肃武山出土)等。,彩陶双鱼纹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花瓣纹盆,仰韶文化白衣彩陶钵,彩陶叶纹钵 仰韶文化,彩陶钵 山西垣曲出土 蜥蜴纹彩陶瓶 甘肃武山出土 鹳衔魚纹彩陶缸 河南邓汝出土,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和装饰,两种类型区别 造型方面 半坡遗址出土的为圆底、折腹、直壁。 庙底沟出土的则是平底、曲腹。 装饰方面 半坡型彩陶以鱼纹最多最典型,庙底沟型彩陶则以花叶纹为最典型; 三角折线、斜线、倒正三角形相间及器物口沿,饰各种“个”字形纹样,为半坡彩陶所常见,庙底沟型彩陶则没有; 弧型圆点及似为花、叶演变的较复杂的采用以点定位方法构成的几何纹样,为庙底沟型彩陶所采用(后面要讲到的大汶口文化彩陶也有此

9、类纹饰),为半坡型彩陶所不见。,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特征: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是十分美观的,其线条流畅、匀称,整体感强,对称规整,虽因制作工艺水平所限器胎都较厚,却有质朴的特性。加上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更显得优美和富有艺术感。 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特征:1.器物的肩部、上腹部,卷唇器的口沿及大口器的内壁,成为布置纹样的最佳部位。2.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纹和单个纹样做散装布置应用较多。 3.纹样内容的处理都较简练,无论是表现自然物象的还是各种几何形纹样,既准确又概括,没有赘饰。,(二)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类型,它位于黄河上游,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和宁夏

10、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四川北部地区。马家 窑文化的制陶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并且彩陶数最多,种类和装饰纹样也很丰富。这一文化的彩陶包括四个类型:1石岭下型;2马家窑型;3半山型;4马厂型。,1石岭下类型,典型器型有小口双底平底瓶、侈口长颈圆腹壶、高领膨腹罐等。甘肃秦安寺坪还出土过一件人头形器口的红陶瓶,造型朴实,头部雕塑很逼真。彩陶底色为砖红,以黑色进行彩绘。纹饰有条纹、圆点纹、波形纹、叶形旋纹、弧线三角纹以及乌纹、蛙纹等。构图都比较疏朗,具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些特点。但目前发现的石岭下陶器数塔还比较少,很难总结其全貌,变体鱼纹罐,石岭下类型,2马家窑类型 器物造型:新颖、优美 装饰纹样:柔和流畅,

11、常见有条纹、宽带纹、圆点纹、弧线纹、方格纹、垂帐纹、平行线纹、旋纹、旋涡纹、波浪纹及鱼纹、人面纹、蛙纹等 彩绘特点:仍为黑色内彩比其他类型发达 代表作品: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上的一件彩陶盆内。还绘有集体人物的舞蹈纹样生动地反映广光民们在劳动之暇下拉手欢乐歌舞的情景是一件很难得的艺术珍品,在舞蹈史上也重要地位。,内彩人面纹盆,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钵(马家窑类型) 高10.4厘米,口径29厘米,1975年甘肃省临夏水地陈家出土,宁 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器高14.1cm、口径29cm。1973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是当时彩陶中罕见

12、的描绘人物形态的作品。,彩陶葫芦形壶 马家窑文化,漩涡纹尖底瓶 旋纹双耳彩瓶 甘肃永靖出 束腰彩陶罐 甘肃永登出土,3半山类型彩陶 器物造型:比较饱满 装饰纹样:有螺旋纹、菱形效,圆圈纹葫芦形、同心纹、折线三角纹、平行弧线纹、编织纹、 棋盘纹、连弧纹以及网纹等常以黑色锯齿纹作解边,成为个山类型的突出特点、纹样构成都较复杂 彩绘特点: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 代表作品: 小口高领脸腹双耳壶、侈口接领胸腹双耳瓮、臌腹敞口双耳罐以及双颈小口壶、人头形器盖等斜方格纹彩陶罐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斜方格纹彩陶罐,谷纹方格彩陶壶 甘肃景泰出土,半山文化彩陶,葫芦纹彩陶双耳壶(半山),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半山

13、),彩陶双耳壶 马家窑文化,圆圈纹彩陶双耳壶 (半山),涡状纹米字纹罐,涡状纹罐,涡状纹罐,彩陶人头形盖,4马厂类型彩陶 器物造型:制作一般较粗糙造型与半山相类似,如罐形器、壶形器,但局部处理有所区别。双耳接近口部,半山型则多在腹部。造型比例也比半山型偏高。 装饰纹样:纹样内容多样,除部分带有半山型特点外,另有人形纹(有说为蛙纹)、贝形纹、云雷纹、大三角形纹、波折纹、方框纹以及象征性的蛙纹等。彩绘特点: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 代表作品: 波折纹彩陶罐单耳环形器,人形纹彩陶罐 青海乐都出土,带盖菱形纹陶壶 青海乐都出土,扩胸状神人纹罐,对称方折纹双肩耳罐,马厂类型,双联彩陶罐 青海民和出土,鸭形

14、彩陶壶 青海民和出土,蛙纹彩陶双耳罐 (马厂),人形雕塑彩陶瓶 (马厂),曲折纹彩陶单把盅 (马厂),万字纹彩陶双耳壶 (马厂),万字纹彩陶双耳壶 (马厂),蛙纹彩陶双耳罐 (马厂),菱格网纹壶, 马家窑文化齐家类型,齐家文化彩陶器,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造型和装饰,1.马家窑文化彩陶造型特征 器物种类比较丰富,有壶、罐、盆、瓶、瓮、甑 、钵、豆、碗、杯等十几种,其中大部分器物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有的比例匀称,棱角分明,有的曲柔有度、上下和谐,有的圆润饱满、浑厚质朴,有的矮壮横扁、平稳、规整,别致优美,很具特色,是马家窑彩陶工艺取得较高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类型多,而且每一种类型的器物又有变化,或高

15、或矮、或粗壮或秀细,可谓变化丰富。2.比较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彩陶装饰特点 马家窑型彩陶装饰特点A马家窑型彩陶装饰,彩绘色调单纯明快,大多使用浓亮如漆的黑色。 B内外彩绘 C图案具有旋动的特点,或往来反复,或盘旋转回,或交错勾连,旋功的格式丰富多样,给人以变化无穷的感觉。,半山型彩陶装饰特点 A彩绘非常精致细丽,多在橙黄色陶地上黑红二色间隔并用,呈现出热烈鲜明的色调,还常以黑色锯齿纹和红色线纹合镶在一起,使平板的平行线条变的精美生动。用笔技巧较高,有尖细笔和宽笔的各种笔法交替使用,形状各异的点、线、面相错、重置、间镶,复杂地组合在一起,交织成绚丽缤纷的画面。 B半山彩陶的图案以繁密为特色,

16、丰富的图案与饱满的造型浑然一体,使彩陶更加绚烂华丽。在构图上运用对称的手法,将反复的图案匀称地组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近似球体的膨圆腹形器,其饱满的造型,细密的纹饰,俯视看时,以口部为中心,为展开的圆形填充图案;平视时,腹部图案则填充在半圆形里。图案的多视角设计是非常卓越的,俯视、平视都能看到完整而美丽的图案 C半山彩陶图案对称的格式很多。有的用二方连续的旋纹横贯器腹,也有的以主体花纹直到腹中,将次要的花纹对称地饰于两边。还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对称格式,是以四方连续的菱形方格布满腹部。由于巧妙地运用对称法,使图案繁而不乱,有条不紊。,马厂型彩陶装饰特点 A彩绘方法有许多新的发展,除黑红二色间隔并用外,还有一种以二条红线合镶一条黑色线的画法,使花纹呈现浮雕感觉。 B图案描画综合地采用多种手法,有以黑色间镶和重置,也有以地色为纹,还有在花纹中露出几何形陶地上再画上点和线等组成花纹。不同表现方法相互渗合,有节奏地配置在一起,既统一和谐又丰富多彩。 C马厂型彩陶的纹样,主要以直线构成,因此具有刚健庄严的特点,但通过匀细的线条和粗健的宽带纹的斜正、疏密、动静、虚实的对比使直线组成的图案并不呆板,而且显得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