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

上传人:n****a 文档编号:52516481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议论文写作技巧(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议论文写作,一事一议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2、论据,3、论证,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 用事实来说话。 理论论据 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一)、掌握规律、熟练掌握论证方法: 例证法:一般举出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形式上较易判断。 引证法:一般引用道理论据证明观点, 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鲜明性,一般是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

2、。 喻证法:往往用来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 对比论证法:一般要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基本结构: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论,(是什么),解决问题,结论,本论,(怎么办),(为什么),给材料的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给材料:给出一件事、一种现象、一种说法、一幅漫画等。 一事: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说法/现象/情况,一个问题等。 一议:指针对事件从某一角度阐述自己的某一个看法。,材料一:,一次,苏州师范学院附中的一位学生,碰到了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学生便问:“陆老师,我想问你,你是怎样一举成名的?”陆文夫笑了,幽默地说:“年轻人,有一举成名的事吗?你看,那举重运动员举一举打

3、破世界纪录成名了,可你知道他在这举一举之前,举过多少举啊!”,结构模式:,概述材料 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结束全文,引论,(50100),本论,(300500),结论,(50100),一、概述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段落、句子、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内容。 (注意:概述不等于照抄),材料一:,一次,苏州师范学院附中的一位学生,碰到了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学生便问:“陆老师,我想问你,你是怎样一举成名的?”陆文夫笑了,幽默地说:“年轻人,有一举成名的事吗?你看,那举重运动员举一举打破世界纪录成名了,可你知道他在这举一举之前,举过多少举啊!”,材料一:,一次,苏州师范学院附中的一位学生,碰到

4、了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学生便问:“陆老师,我想问你,你是怎样一举成名的?”陆文夫笑了,幽默地说:“年轻人,有一举成名的事吗?你看,那举重运动员举一举打破世界纪录成名了,可你知道他在这举一举之前,举过多少举啊!”,概述材料:,一次,陆文夫在回答一个人如何“一举成名”的问题时说:“举重运动员在破世界纪录的一举前,举过多少举啊!”,二、分析材料,提炼论点,角度不同,观点不同,论点也就不同,要从最佳角度提炼论点。 注意:1、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明2、语言表述要简洁、明确3、用表判断的陈述句,材料一的论点:,由此可见,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依靠所谓的“一举成名”,因为成功来自勤奋。(勤奋才能成功)。

5、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要想一举成名,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行的(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1、命题原则:紧扣所要论述的问题,力求醒目 2、题目类型:论点型论题型:谈 小议 从想到的给我的启示,3、拟好题目:,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文章开头尽量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材料导入话题。),开好头,开头要概述材料,不能照抄材料,要把对论点有用的材料概述清楚,无用的可压缩笔墨。,4、开头:,衔接材料与论点的常用句式,使我认识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这些话让我知道

6、 我认为;我们明白了 因此(所以);由此可见;,例如:,一次,陆文夫在回答一个人如何“一举成名”的问题时说:“举重运动员在破世界纪录的一举前,举过多少举啊!”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勤奋才能成功这一道理。,三、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 明提炼出来的观点 注意:1、事实论据为主,道理论据为辅2、材料与论点要统一3、切忌罗列材料,要有适当分析4、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四、收束全文,重申论点,注意:1、呼应前文所给原材料,体现原材料既是议论的出发点,又是议论的归宿。2、可以联系自身、现实等情况进行适当的议论。3、可以用号召、希望等语言强化、重申论点。,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

7、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五、结好尾,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论据,名言,我每天跑 10 公里,才跑到了奥运会的领奖上。刘翔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对于搞科学的人,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黑发不识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 达尔文,典型论

8、据,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典型论据,“鲁迅”的由来 勤能补拙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其实是他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一次,鲁迅的好友许寿裳问鲁迅说:“你用鲁迅这个名字,可有什么讲究?” 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说,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

9、的效果。,王羲之苦练书法 成功来自勤奋 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相传当年王羲之在绍兴兰亭地方“临池学书”,苦练了 20 年,由于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这里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不难看出事业的艰辛。有一次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成名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 18 口水缸,说:“写字成名的秘诀就在这 18 口水缸里面,你把 18 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写字的秘诀和成名的缘由了。”他的儿子真的把 18 缸水用完了,果真练出了一手好字。,成龙勤练功夫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龙的师父就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于占元师父 。他在学学艺时,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等,另外还

10、有如拉筋、劈腿、翻筋斗等动作。大清早 5 点便起床练功,练至晚上 12 点止。除了练功外,他们还要做清洁、洗碗等事务。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 19 个小时的艰苦训练中成长。早上练各种功,练压腿的时候倒可以睡点觉,几乎所有人都是架着腿睡觉的,吃过饭,就练声、调嗓或读书。从而,头悬梁的故事,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11、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三段式模式开头(1)叙述现象或者引用材料(大中取 小,有所强调,突出与论点有关的部分)(2)或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中间(1)例证法、引证法等。围绕

12、中心分析“为什么”。(2)联系现实和自身,强调、突出和发挥中心论点小中见大。结尾概括重申论点,发出感慨。,给材料作文练习,材料一:,一次,苏州师范学院附中的一位学生,碰到了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学生便问:“陆老师,我想问你,你是怎样一举成名的?”陆文夫笑了,幽默地说:“年轻人,有一举成名的事吗?你看,那举重运动员举一举打破世界纪录成名了,可你知道他在这举一举之前,举过多少举啊!”,概述材料:,一次,陆文夫在回答一个人如何“一举成名”的问题时说:“举重运动员在破世界纪录的一举前,举过多少举啊!”,材料一的论点:,由此可见,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依靠所谓的“一举成名”,因为成功来自勤奋。(勤奋

13、才能成功)。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要想一举成名,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一位搏击高手败给了对手后,愤愤不平地找到师傅,要求师傅帮助自己找出对方招事中的破绽。师傅却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任何一部分的前提下,使这条线变短。搏击高手不得其解,向师傅请教。师傅在原先那条线旁,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这样一来,原先的那条线看起来就变得短了许多。师傅说:“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你的取胜之道”。,注意: 概述材料要与原文意思相符,比赛场上,一举重运动员成绩优秀,夺得了冠军。台下观众问他:“怎样才能一举成名呢?”举重冠军笑笑说:“这一举后面有多少举啊!

14、”,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理解其基本意思。 2、概括出材料的中心为提炼论点服务。(材料不可做论据) 3、概述材料一定要与论点有关 4、要有过渡,自然衔接材料和论点。,1、关于材料:,注意事项,1、从材料中提炼 2、应选择最佳角度(因为一个材料往往可以提炼出多个观点),2、提炼观点,注意事项,在举出事例时,要就例子进行分析,谈点看法; 事例最好正反两方面; 目的:使例子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的作用。,议论分析:,阅读分析思辩提炼确定,给材料作文思维过程:,思辩 ,徒弟 要求师傅帮助自己找出对手的破绽 师傅 在短线旁画长线,说:如何使自己变强,才是你 的取胜之道。,徒弟与师傅那个更应该是主

15、角? 师傅 师傅:否定了找破绽的做法 用划线打比方 教育的话: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取胜之道。,提炼(观点) ,1、强己(使自己变强)才是取胜之道。,2、重要的是充实(加强)自己的实力。,3、加长自己这条“线”。,4、与其寻找他人的弱点,不如加强自己的优势。,确定(论据),正面论据事实: 反面事实论据: 可以引用的名人名言:,材料一:,一次,苏州师范学院附中的一位学生,碰到了当代著名小说家陆文夫,学生便问:“陆老师,我想问你,你是怎样一举成名的?”陆文夫笑了,幽默地说:“年轻人,有一举成名的事吗?你看,那举重运动员举一举打破世界纪录成名了,可你知道他在这举一举之前,举过多少举啊!”,初中对议论文 写作的要求:,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论点要正确) 要有根有据(即摆出论据) 能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过程),文 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 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可以教可以学的。- 梁启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