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5879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三县(市)期中联考高二地理试卷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l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据此完成 23 题。 2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转型阶

2、段的描述 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BCD 读图,完成 46 题。4东部季风区划分成 a、b、c、d 四个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土壤 B水分 C植被 D热量 5关于 f 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灌溉农业区的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B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 C降水量空间分布严格遵循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D河流短小,多季

3、节性河流,无外流河 6下列关于各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2A海拔最高、范围最大、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 g 区 Ba、b 两区的积温都在 4 000以上 Cf、g 两区的太阳能资源都比较丰富,b、c、d 区沿海风能都比较丰富 Db、c 两区平原粮食的商品率都比较高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 ,完成 78 题。7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1 年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8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可能使迁入地已迁出的人口开始回流 导致迁出地“用工荒”加剧 促进迁入地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

4、改善 有利于迁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A、 B、 C、 D、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 系数和 GDP 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完成 910 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000-2006 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 B能源利用率越 高,能源消费弹 性系数越大 C2000-2006 年间,我国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 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102002-2004 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 1,可能的原因是( ) 我国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

5、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A B C D 由于精确农业的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多个发达国家蓬勃兴起。右图为 “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2 题。311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质量鉴定 C.作物估产 D.土壤状况调查 12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 , 需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 1314 题。13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防风固沙 净化水质 涵养水源

6、 塑造地貌A B C D 14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 2 000 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 2026.5 毫米,海拔较低的山 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 817.2 毫米。读下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 1516 题。415 “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 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

7、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16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 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D生物多样性增多 读下列甲、乙(德国鲁尔区)两图,据图完成 1718 题。17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地理位置优越 煤炭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 水力资源丰富 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

8、质高 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 B C D 18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 A铁矿资源缺乏 B劳动力短缺 C科技水平较低 D市场狭小 读我国某水果主产区分布图(右图) ,回答 1920 问题。 19与图中西部主产区相比,东部主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技术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 D政策支持,廉价劳动力丰富 20图中甲处大面积扩大该水果种植面积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利于区域化生产,形成规模效应 B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利于改良品种,提高产品竞争力 D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

9、全长 990 公里,全线有 140 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 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所示) 。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 1987 年国家科 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 2123 题.521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原因是(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植树种草,涵养水源 C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2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壤酸化 B地面沉降 C土地盐碱化 D水土流失 23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

10、规模改造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为该区域相关资料图,回答 2425 题。24下列关于把包头建设成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能,增加出口量6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25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对废矿

11、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综合题(共 4 大题,共 50 分) 26.下图为中美洲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简答运河建设对尼加拉瓜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4 分)(2)分析尼加拉瓜运河建设和开通对尼加拉瓜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6 分)27. 读内蒙古自治区简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近 20 年来,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不断变化,耕地面积增加 101.75 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 9.80 万公顷,牧草地面积减少 233.82 万公顷,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39.06 万公

12、顷。材料二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输煤变为输电” 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了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 、煤电化(重 化工业) 、煤电热(热电联产) 、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说出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4 分)(2)说出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后对本省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分)(3)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4 分)2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7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材料三 丙地某

13、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研究性课题,即 “农村地区秸秆利 用调查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右 图)。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 题并分析原因。(4 分)(2)据材料二 10 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 哪些调整?(2 分)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4 分)(3) 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4 分)(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 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6 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材料一 图为中国西

14、部的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联手发展形成“西四角”经济战略区, 并与周边区域构成“蝶形模式”经济网。8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沿海许多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材料三 图为 2009 年成都市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和产值比重统计图。(1)简述产业转移对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3 分)(2)归纳成都市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和产值比重的主要特点。 (3 分)(3)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如何实现“蝶形模式”区域经济的发展。 (4 分)9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三县(市)期中联考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2345678910DBCDACACDC11121314151617181920BBBCCACACB2122232425CCDAB二、综合题(共 50 分)26(10 分) (1)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任答 2 点,每点 2 分,共 4 分)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展;拉动基础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