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機構實例,齒輪組,多正齒輪組合,將馬達的動力傳給多個方向 利用多齒輪調整速度與力量 減少空間使用 比較複雜,x2,,× 2,× 2,× 2,× 2,被轉動的齒輪底座,齒輪要裝的積木 讓齒輪不會亂跑 齒輪與十字軸搭配插在洞裡旋轉,被轉動的齒輪底座,1,加一片板子增高,齒輪大小不同 不同大小齒輪中心距離要不同 用 1 × 8 板子增高 增高來改變距離,加一片板子增高,2,再加一片使齒輪可以正好接合,兩個板子高度與一個洞的大小相同 增加板子增加高度 積木接在一起愈多愈堅固 一樣用 1 × 8 比較堅固,再加一片使齒輪可以正好接合,3,被轉動齒輪的軸,插上十字軸 十字軸是齒輪旋轉的軸 插在不同洞,與另一個齒輪距離不同 和馬達配合,增加兩層以及插在第三洞,被轉動齒輪的軸,4,裝上馬達,馬達裝中間 馬達長寬都是四個點 十字軸的距離剛好可以裝上一個 8 齒輪與 40 齒輪,裝上馬達,5,裝在馬達上的小齒輪轉大齒輪,先做小齒輪轉大齒輪 小齒輪裝在馬達上有動力 有動力的齒輪轉無動力的齒輪,裝在馬達上的小齒輪轉大齒輪,6,減速齒輪組完成,速度改變的倍數是有動力齒輪齒數除以無動力齒輪齒數 力量改變的倍數與速度呈反比 速度 = 8 ÷ 40 = 0.2 倍 → 變慢 力量 = 40 ÷ 8 = 5 倍 → 變大,,減速齒輪組完成,,,40齒輪上疊一個24齒輪,將 24 齒輪疊在 40 齒輪上 兩個齒輪在同一個十字軸上而轉速相同 24 齒輪轉一圈比 40 齒輪轉的齒少 同一種齒輪在 24 與 40 齒輪得到的齒數不一樣 疊上的齒輪將動力傳到下一個齒輪,40齒輪上疊一個24齒輪,速度改變的倍數是疊上的齒輪齒數除以底層的齒輪齒數 力量改變的倍數與速度呈反比 速度改變倍數 = 24 ÷ 40 = 0.6 倍 → 變慢 力量改變倍數 = 40 ÷ 24 = 1.67 倍 → 變大,40齒輪上疊一個24齒輪,,1,40齒輪上疊一個24齒輪,1 - 2,24齒輪同高接一個40齒輪,在 24 齒輪同高處接一個 40 齒輪 24 齒輪轉動 40 齒輪 做好了第二個一般的減速齒輪組合 小轉大 →? 倍數?,24齒輪同高接一個40齒輪,,2,24齒輪同高接一個40齒輪,,2 - 2,新裝上的40齒輪下裝一個套筒,套筒填補齒輪與洞的間格 使齒輪不會亂跑 使用套筒不會接到底層的齒輪 增加軸的強度,新裝上的40齒輪下裝一個套筒,,3,加上十字軸組合,沒有這個就不能轉… 將齒輪及套筒與有洞積面連接 十字軸要夠長才能接比較多層 樂高用點或洞來做基本單位 十字軸當然也是如此 這次使用八點十字軸,加上十字軸組合,,4,新裝的十字軸另邊裝上16齒輪,固定齒輪高度 16 齒輪比 40 齒輪小 使用兩層齒輪改變速度力量的方式 速度 →? 力量 →?,新裝的十字軸另邊裝上16齒輪,,5,,新裝的十字軸另邊裝上16齒輪,,5 - 2,第一個十字軸加上另外16齒輪,同樣固定齒輪 齒輪位置固定 與另一個 16 齒輪比較 →?,第一個十字軸加上另外16齒輪,,6,多正齒輪減速組完成,抓住兩個 16 齒輪後轉動 速度有什麼不一樣? 力量有什麼不一樣?,多正齒輪減速組完成,思考?,速度 = (8÷40)(24÷40)(24÷40)(16÷40) ? 力量 =? 如果要做出加速的呢? 可以做出更有力或更快速的組合?,提示!,速度改變的倍數是疊上的齒輪齒數除以底層的齒輪齒數 速度改變的倍數是有動力齒輪齒數除以無動力齒輪齒數,團結力量大,同學可以合作組合更多種齒輪組 接愈多齒輪不一定最快或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