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329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桥东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在君主所拥有的制 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 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答案】D 【解析】考点: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权力, 故 B 项

2、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 A、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 是中央集权制,故 B 项错误。 2、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 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 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答案】B 【解析】考点:宗法制。材料反映了宗法制下的王位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一国之君 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

3、,来挑选继承人” 。 “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 , 反映 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因此选择 B。A 错误,C 没有体现,D 是现象,排除 ACD。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 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秦朝开创的制度 为后世沿用 【答案】D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材料“虽死犹存”是对秦朝对后世影 响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指秦朝对全国的统一及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

4、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 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 绩 【答案】D 【解析】考点: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秦朝军功授爵制以军功为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德 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中正制九是对察举制的发展,但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 工具,门第声望成为考查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 5、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 23 个省、5 个自治区和 4 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 行政单位开始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答案】D 【解析】考点:行省

5、制。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其 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的名 称,所以 D 正确. 6、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 三级制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答案】A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郡县制。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可排除 B。西汉时出现 过郡国并存的情况,可排除 C。东汉时,

6、地方管理体制只是增加了一个层级,可排除 D。 由材料可知,西汉与东汉也设置了郡县,这说明秦汉地方管理制度保持了稳定性,故选项 A 正确。 7、 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 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A. 宗法等级制 B.皇权专制 C.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 【答案】A 【解析】考点:宗法制。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力。由此,不同等级死的称呼也就不同,这种不 同反映的是宗法等级制。故选 A 项。B 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建立皇帝 专制制度;C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是在秦朝时期建

7、立的;D 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隶属关系。8、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 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D 【解析】考点: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代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不再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所以,政治权力等级世袭也就从此中止了,所以,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只 能是郡县制。 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 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

8、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 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分科考试 C、以文治国 D、学而优则仕 【答案】A 【解析】考点:科举制。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具有永久的 生命力” “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开创了以公开竞争为 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它体现了公平竞争、唯才是举 的理念,故 A 项正确。 10、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3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时期应是(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

9、隋唐 D宋元 【答案】B 【解析】考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根据“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分别说明的是确立了中国古代的基 本版图,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确立了统治思想,结合所学,最符合的是汉朝。 1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 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 的未来的方向。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答案】A 【解析】考点:考查

10、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题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 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 ,强调后半句,即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12、据统计,19371942 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 1116105 人。这说明( )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 信息 中国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约 1116105 人和所学史实,客观上说明在抗日战争防御和 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作出了

11、重大贡献。故正确答案是 B 项。A 项错误,在相处阶段 到来后,敌后战场成为了主要的战场;C 项材料未体现;D 项明显错误。 13、读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小计欧洲战场1939 年 9 月 1 日1945 年 5 月 8 日4 年 8 个月零 8 天苏德战场1941 年 6 月 22 日1945 年 5 月 8 日3 年 10 个月零 17 天太平洋战场1941 年 12 月 8 日1945 年 9 月 2 日3 年 8 个月零 26 天中国战场1931 年 9 月 18 日1945 年 9 月 2 日13 年 11 个月零 16

12、 天苏联对日作战1945 年 8 月 9 日1945 年 9 月 2 日25 天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 全民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 B、 C、 D、 【答案】D 【解析】考点:抗日战争。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两项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得出;项 说法与史实、材料都不符合,故排除;项说法正确,可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这一结论, 故排除。本题选 D。 14、从 1840 年开始,西方列强不断侵华。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 ;甲午中日 战争 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 ,其共同点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

13、步形成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C.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D4【解析】考点:鸦片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影响是 A、C 两项;甲午中日 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影响是 B 项。二者共同点是 D 项。15、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 其故在擅专威福。 ”该言论表明此人 A.强调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 B.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 C. 否定了中央集权制度 D.以废丞相来强化君权 【答案】B 【解析】考点:君主专制的加强。材料的大意是:自秦朝灭亡后的朝代

14、,所有统领天下的 人,都不借鉴秦代设立宰相的问题,常常危害到国君的,其原因就在于(宰相)擅权、作 威作福。A、C、D 三项未体现材料意思,排除,故选 B。 16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 1937 年和 1938 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 比较好。 ”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A B C D 【答案】B 【解析】考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联系史实可知,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都是由国 民党军队所取得的,故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民党与共产 党合作的结果,故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百团大战是 1940 年由

15、彭德怀指挥的八路军在华北 地区发起的战役,与国民党方面无关,故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 B 项。 17、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 南北士子 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道。自今 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平衡南北政治势力 B保证区域公正性 C笼络北方知识分子 D维护国家稳定性 【答案】A 【解析】考点:科举制度。根据材料“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 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可知其基于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从维护统治 秩序的角度平衡南北的科举录取。 18、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 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