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325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 ,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 。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答案】B【解析】考点:分封制。根据材料信息中的“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与分封制下不同地区分封为不同的诸侯国密切相关,所以应该是最早可上溯到西周的分封制,选 B。2、台海网 2007 年 12 月 25 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这种文化情结源于中国古代(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2、答案】B【解析】考点: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落归根,认祖归宗”体现出家族血缘关系的浓郁特色,这是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所以答案选 B,A 是一种中央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C D 两项强调王位如何继承。3、2008 年的中秋节,中央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台湾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结,这一切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2C.、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 D、等级森严,小宗要服从大宗【答案】B【解析】考点:宗法制。B 项明显错误,根据所学的

3、知识可知,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但是在西周国家范围内,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关系 B。ACD 三项都是正确的。4、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西周礼乐制度的基础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制度,而周朝的礼乐制度实质就是维护等级制度的一种工具,生活礼仪充满了等级色彩。5、

4、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 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 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答案】D【解析】考点:郡县制。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郡县制下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故 A、B、C 三项符合史实,而郡县直属中央,郡县官吏没有封地,只享用一定的俸禄。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

5、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答案】C3【解析】考点:郡县制。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题,可用排除法。材料中讲的是郡县制建立的必然性,根据郡县制的特征,显然 C 的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不是强化而应是弱化。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而实行的,故选 C。 7、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行政机构。 ”符合这一情况的事例有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尚书令明朝殿阁大学士清朝军机大臣 (

6、 )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汉代的中朝制度和明清之际的内阁和军机处等都是成员由地位较低的人员担任,从而加强了皇权,故选 C。8、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 )A、西周分封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政治体制。从材料“分权制衡”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类似的制度是唐代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三省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故选 B。 9、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

7、钱穆先生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人数减少 C、唐代宰相数量增加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考点:汉唐时期的政治体制。一人负责位首长制,多人负责位委员制,唐朝三省皆为宰相,三省长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故称之委员制,故答案选 C。10、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北宋建立初期,吸收了唐朝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重点削弱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利用文官担任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至此中国历史基本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地方割据,故答案

8、选 B。411、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 (“红”与“朱”义高。 )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答案】B【解析】考点:明朝的政治。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万年红” , “红”与“朱”义同等信息表明朱元璋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C、D 两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 B 项。12、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从根

9、本上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的制衡 C、相权威胁皇权 D、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考点: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宰相制度的存废及变迁,以是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出发点。13、下列关于明朝内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几乎成其下属机构 B、由首辅主持C、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考点:内阁制。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C 错误,故选 C。14、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

10、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 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答案】D【解析】考点:明朝内阁制。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5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15、中央集权制度自建立以下,经历了发展、完善、加强和强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调集人力物

11、力进行重大建设,保障经济和文化发展B、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C、权力高度集中,往往会导致统治暴政,激化阶级矛盾D、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答案】D【解析】考点: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项明显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同时有助于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整体上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 D.16、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C、出现宦官专权局面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解析】考点:中央集权制度。明清时期封建制度

12、已日趋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已达到了顶峰,在当时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而日益衰落的封建制度以及统治政策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故答案选 D.17、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刻所承载的有中国特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抑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图一:虎门6销烟, 图二: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从而分析出二者的相同点是反对外来侵略,故选B。18、2008 年 10 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

13、中的鼠首和兔首,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导致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多年的罪魁祸首是 (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答案】D【解析】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了中国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圆明园的十二生肖青铜像.故答案选 D。19、下图为 2008 年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剧照,剧情是朱开山领导山河煤矿与日本森田物产的较量。日本侵略势力第一次染指我国东北的尝试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九一八事变【答案】A【解析】考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

14、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但是由于遭到俄国的帝制最终放弃,这是日本染指中国的东北的尝试,故选 A。20、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B、提出的“扶清”口号具有局限性7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答案】A【解析】考点: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提不出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21、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

15、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考点: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辛亥革命,希望以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来挽救民族的危亡。故选 D。其他各项都是发生在 19 世纪,与材料不符。22、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 1843 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本题是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新运用。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例如本题的时间限定条件:1843 年,B 项的合法开设工厂,始于马关条约 。23、从推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