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313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命题人:吴国雄、叶晶、周玉珍、黄先秋、施智谋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朱子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由此可见,两人都试图A揭示自然规律 B论证天人关系 C发现人性本质 D探寻事物本原 2.下列引言出自先秦法家的是A “有无相生,难易

2、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3.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 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下列说法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4.唐朝诗人窦冀在描述当时

3、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时写道:“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与这一描述风格相符的书法作品是2A B C D图 15.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语意在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C说明古代文学不具连贯性 D论证古代文学的整体发展的趋势6.某同学拟开展“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可选择下列材料中的图三国志平话四书章句集注 杂剧陶俑 中国京剧史 A. B. C. D.7.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

4、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应是A先秦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图图 238.李贽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这表明他A主张个性解放 B具有平等观念 C具有民本思想 D反对空谈义理9. 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图 3 所示画作相符的是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钩勒工细”,“尽其精微”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图 3 明徐渭菊石图10. “使朝廷之上,闾阎(民间)之细,渐摩濡染,莫

5、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在此黄宗羲主张A工商皆本 B君臣平等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11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武器 B. 指南针西方工业文明的引擎C. 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D. 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12.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中的 表 1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比较中国世界其他国家年代科技发明(件)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1

6、400 年45286217384011000 年453271132910011500 年673857294315011840 年47219445396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13.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4A严复的天演论 B梁启超的变法通议C谭嗣同的大同书 D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14.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一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

7、无功。 ”在此梁启超强调了A.新文化的民族性 B.新文化的排外性 C.新文化的创新性 D.新文化的差异性15 “到 1895 年以后,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有迅速发展。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例如国权 、 国地 、 国民等等,1900 年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更多。 ”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明当时A “天朝上国”观念复兴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 D民族、主权意识的增强16.从表 2 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晚清时期中国学习西学的趋势是表 2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18601899 年19021904 年 类别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 种22%327

8、种61%自然科学162 种29%112 种21%应用科学225 种 41%56 种11%A. 从固步自封到中体西用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17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 ”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主张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建立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C建立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 D用暴力推翻满清统治的民族主义18对图 4 所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图 4促进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 提倡“民主”与“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偏激 猛烈地批判“三纲五常”19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

9、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在5他看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 C提倡科学 D文化转型20.东方杂志某年 2 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 ”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 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B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C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21. 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

10、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重要22 “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 ”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首先提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23.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这一讲话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

11、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2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C “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5.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

12、共同本质思想是 A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本卷共 4 小题,第 26 题 13 分,第 27 题 10 分,第 28 题 14 分,第 29 题 13 分。共 50分。26.(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民为贵,社稷(指国家)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众)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

13、见天心之仁爱人君(指皇帝)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孟子为实现这一关键因素的具体主张。 (3 分)(2)材料二的观点被称为“天人感应”学说,据材料归纳董仲舒提出该学说的主要目的。 (2 分)7(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朱熹评判 “爱民” 、黄宗羲评判 “天下之治乱”的标准。 (2分)(4)概括以上材料共同体现的儒家思想。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及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6 分)2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 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