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668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艾青中学 2014 学年第 2 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总分:100 分 ; 时间:90 分钟 ; 命题人:方燎原 一、单项选择题(4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80 分)1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 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u,古代纸的代称)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 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 公。 ”王夫之所说的 “罢侯置守”指的是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 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

2、九卿制 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3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 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完善于汉武帝时期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4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 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 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听。 ”由此可见,明朝内阁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5 “人是善变无常的、

3、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 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 6恩格斯认为,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是“商品生产者社会 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据此分析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主要用于解决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B罗马法因为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而制定C罗马法是迄今为止一切社会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D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 7一位演说家称许道:“我们的政治体制最完美,政府由国王、贵族、平民组成,三者互 相制衡,法律保障人人平等,以确保社会秩序

4、的稳定以及人民享有自由。 ”这位演说家所说 的体制最早可能发生在2A五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B十七世纪的英格兰王国C十九世纪的美利坚合众国 D二十世纪的大日本帝国 8.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 年估计约有 1 亿多美元,到 1914 年时已增至 9.6 亿多美 元这些投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人,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 的。例如庚子赔款 (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 投资”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叙述正确的是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马关条约的签订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D列强

5、对华资本输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下面标注的 7 处事件中正确的有A. B. C. D. 10. 1922 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 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是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 是已经成熟了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 的中华民国。 ”这反映出陈独秀A对辛亥革命的深刻反思 B对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C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政策 D呼吁中国进行制度变革 11.下列对 1929-1932 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6、的解读正确的有前者主要分布在南方,后者主要分布在北方 前者的任务是反对国民党的统治,后者的任务是抗日前者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后者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思想前者体现了国共对 抗,后者体现了国共合作A. B. C. D. 12. 1872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宣言中所阐 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 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对纲 领过时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理论来源,缺乏科学性B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7、 C工业革命后工业的大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运行能力 3D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缺乏预判性,需要与时俱进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 A. 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实现了党在组织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D.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4.右图为一幅选举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和一张选 民证。下列对这两幅 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一辈子第一回宣传了 1953 年的全国基层普选B这张选民证反映了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C新中国的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D图中的选民证是依据 1954 年宪法统一印制和发放

8、的 15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 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 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方针 16.阅读下面的 1972-1985 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 美苏双方互感“威胁” 英国等 欧洲国家的推波助澜

9、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A B C D 18.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的变化中,最重 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 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主要反 映出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19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 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4A土地兼并严重 B男耕女织 C个体经营 D精耕细作 20右图东汉画像砖反映了集市场景,集市外围四面建门墙,十字形的市道

10、划分出 4 大交 易区,各区内有长廊式建筑(称为列肆) 。对此,下列分析或推测符合史实的有 当时对商业管理相当严格 远方富商衣丝乘车来此交易 集市与住宅区严格分离 城郊的集市设有“草市尉”管理A B C D 21. 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下列对这一时期殖民 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有 武力征服是主要的扩张手段 荷兰和英国以建立殖民贸易公司的方式进行殖民扩张 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开展不平等贸易及黑奴贸易A B C D 22下表(摘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 阶段特征是A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

11、多重压制C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3下面是 1915 -1919 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A中华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 “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24.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出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和思想状况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的经济状况或思想状况不正 确的是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 求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困难 D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 富 25.为完成 1958 年的工作任务,下列哪一口号能

12、激发群众的工作热情A “完成三大改造、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B “人民公社好”C “打倒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526.1958 年,毛泽东外出视察时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在工业方面大搞群 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的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当 然是不对的。 ”材料中说的“不正规” 、 “农村作风” 、 “游击习气”实际上指的是A违背经济规律的蛮干 B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C压制广大工人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7.据记载,1984 年全民经商热潮席卷全国,人们之间的问候语从“你吃了吗”变成“你 下海了吗” 。在北方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 下列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 B.对外开放政策激发了国民的经商热情 C是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反映 D.经济改革造成了市场的严重混乱 28.1929 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 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A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