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623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绍兴一中 201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映经济”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根据这一理论,下列对西周分封制和井田制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A.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B.没有分封制就没有井田制C.有了井田制就必定有分封制 D.有了分封制就必定有井田制2.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A.孔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3.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故人君者,欲安,则莫若平政(注:平政即为政清明)爱民矣” 。 (荀子 ) “自古皆有死,民无

2、信不立。 ”(论语颜渊)上述材料体现的核心治国理念是:A.爱惜民力 B.取信于民 C.为政清明 D.以民为本4.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 219 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 。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的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发生于秦灭六国之前 以世纪纪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国体”是地主阶级专政 “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5.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第二次低潮(即 c 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受秦朝政策的影响 B.汉武帝去世C.受到佛、道的冲击 D.

3、受到西学冲击6.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 ”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A.改变了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B.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C.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画风 D.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体系7.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2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8.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 “明白如话” 。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

4、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 B.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C.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9.藏文史籍萨家世繁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会于八思巴。 ”这段史料表明A.满洲贵族注意利用宗教进行统治 B.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C.西藏已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 D.宣政院就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10.明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授权锦衣卫监查官民行为 B.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 C.废丞相,行政权分属六部 D.实行史上最为严酷的文字狱11.云贵高原一带历史上称为“西

5、南夷” 。元明清时期对“西南夷”进行了有效管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在此实行土司制度 B.明代开始实行“改土归流”C.雍正大规模“改土归流” D.晚清时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1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设立军机处13.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君主专制强化时代 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A. B. C. D.14.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对文明发展

6、和社会进步影响最为久远,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是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 D.造纸术15.魏源在 19 世纪 50 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 ,但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3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6.右图阴影线部分表示中国在近代某次战争后被迫割让的领土。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 “别墅”在今天仍是人们追求

7、的高档居室建筑,20 世纪 30 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其最初风格特点是A.传统为主 B.中西合璧C.完全欧化 D.西式为主18.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相似之处有 都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反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A. B. C. D.19.“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

8、主义者20.下列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背景是瓜分狂潮和美西战争 B.目的是把中国变为殖民地C.实质是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D.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21.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有可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胡适在课堂上用白话文授课 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中共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A. B. C. D. 2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

9、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23.右图所反应的时期正是毛泽东思想的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C.成熟时期 D.新发展时期2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三座大山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 B.帝国主义4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6 分,共 52 分。25自然经济消,商品经济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这种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人民版历史

10、教材必修二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 年) ,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 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 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南海县志卷 2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如何实现自给自足的?(6 分)(2)以唐朝手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自然经济消,商品经济

11、长” 。 (6 分)(3)概括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 (6 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继昌隆缫丝厂的性质。 (2 分)分析此类企业兴起的原因。 (6 分)26.今年是甲午战败 120 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 年 10 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5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

12、科(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2 分)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 (6分)材料二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 分)请结合此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 (6 分)材料三 见下表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国 力军 力项目工业总产值(亿美元)生铁产量(万吨)钢产量(万吨)石油产量(万吨)现代工

13、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总兵力(万人)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军舰(艘)军舰总位(万吨)飞机(架)中国13.695.955.60.0210%202.950665.9600(作战305)日本60239.763539.380%60 余409.720077.12625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6 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 )的理解。 (4 分)6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23456789101112ACDDCBBABDDB13141

14、5161718192021222324ADABCDBBABCA二、材料解析题:第小题 26 分,共 52 分。25.(1)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3 分)广大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所用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种植采集所得。 (3 分)说明:如根据教材 30 页第一段作答,也应同样给分。(2)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6 分)(3)自由劳动力市场出现,雇用关系形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 分)(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 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

15、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4 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2 分)26.(1)日本宣称出兵中国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2 分)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大片领土给日本,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白银 2 亿两,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等等。 (4 分,分析条约危害两点即可)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 分)(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 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先后兴起。 (6 分)(3)敌强我弱。 (2 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4 分,任意两点即可)(4)它是一场全民族的战争,它也是一次以弱抗强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或者使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国之一。 (4 分,任意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